纪昌学射是民间故事吗?

是民间故事

纪昌学射,讲的是纪昌拜师学射箭,老师告诉他二个秘密:第一个是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第二个是学会把很小的东西看得很大。纪昌不怕苦,用了几年的时间终于都练会了,再去老师那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练成了世界上最高明的箭法”。

这个成语比喻只有毅力,不怕吃苦,就一定能成功。

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典故?

该句出自先秦《孟子·离娄下》的《逄蒙学射于羿》。

逄蒙本是一个山间猎手。羿发现他灵敏而又勇敢,就尽心竭力辅导他射箭。后来,师徒俩的箭射得差不多一样好了,天下人谈到箭术时都把这对师徒相提并论。

这时,作为老师的羿很高兴带出了一个好学生;作为学生的逄蒙却不高兴有个本领比他还高,名气比他还响的老师。他要独霸箭坛,就要除去老师。

逄蒙一直想暗害羿,苦于没有机会下手。直到有一次,羿单独出去打猎,逄蒙躲在树林边,向羿施放暗箭。一支箭嗖地射来,羿听到了弓弦响,急忙拉弓放箭,两支箭空中交汇,成为“人”字后一齐落地。

如此重复十次,只有十支箭的羿箭囊已空,而逢蒙还有一支箭搭在弓弦上,目标正对着羿的咽喉。羿中箭++,逄蒙为自己阴谋得逞而暗自高兴,以为老师必死无疑,准备去拨下那支箭。谁知他刚到老师面前,只见老师从嘴里吐出箭来,笑对学生说:“你连‘啮镞法’都不知道啊,还得好好学呢!”

逄蒙简直不敢相信,老师竟然咬住了他射来的箭,直吓得面露土色,跪地求饶。羿饶恕了逄蒙。

然而逄蒙不思悔过,却在暗中削成一根桃木棍,说是用来挑猎物,羿也不见疑。就在一次打猎时,逄蒙趁羿不备,一棍打死了自己的恩师。

十个简短的尊师重道小故事?

1、儒商始祖子贡:尊师至诚孝道楷

  子贡,孔子杰出++。后弃官从商,成为孔子++中最富有者,商界历来公认他为“儒商始祖”。

  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长逝。孔子死后,众++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

2、民族英雄岳飞:尊敬师长终身思慕

  岳飞(谥号:武穆王),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南宋抗金名将,其军事才能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

  岳飞的老师名叫周同,据说他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周同去世后,每到初一、十五,岳飞都一定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3、汉明帝刘庄:放下九尊之躯尊师

  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明帝在位期间,吏治非常清明,境内安定团结。

  博士桓荣是汉明帝做太子时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的尊敬,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桓荣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明帝能放下自己九尊之躯的'至高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师徒射箭的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师徒射箭的历史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典故,师徒射箭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