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风俗是怎样?

1.普渡: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至农历七月三十期间,每个村落都有特定的一天。

2.嫁妆:闽南人在婚嫁中的嫁妆品种繁多,丰富多彩,其中有吃的,有穿的,有真金白银。

3.尾牙: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

4.车鼓弄:又称弄车鼓、车鼓阵,是中国闽南特别是同安地区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习俗。

5.博饼(跋饼):是起源于厦门的中秋传统活动随之传播至整个闽南地区。

闽南头七风俗?

自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届七日丧家须在灵堂备牲醴、香烛哭祭,俗称“做七”。漳州城区做七时以丧事的“七碗”再加些酒肉饭菜作为供品。俗谓首次做七(称“头七”)时死者用手抓米糕吃后土地公会带他(她)到冥河里去洗手,死者双手的指甲会立即脱落,此刻死者才会意识到自己已经死亡。

做七须做七次,有的地方将某些次做七分别规定由女儿、孙女、侄女筹办,称“灶仔旬”、“查某孙旬”、“查某孙仔旬”。做七期间,丧属不得上他人家串门。做过第七次七日(称“满七”或“尽七”)后,改为朔望(初一、十五)哭灵。

5、做百日

丧后百日内,逢年过节丧家不办荤腥,由亲友馈送糕点。丧后百日要举行祭奠,从此终结哭奠的仪式,古称“卒哭”,俗称“插花”或“做百日”。已出嫁的女儿要带白龟回娘家做百日。

卒哭的祭品除丧事的“七碗”之外,还有由猪头、鸡、鱼等凑成“三牲”或“五牲”,官宦之家甚至用上少牢(全猪全羊)。丧家要特制红龟,与孝女带来的白龟一起上供。祭法与虞祭相同,辞神时孝男也须读固定格式的卒哭祝文。一般群众仅仅烧香烛、跪拜叩首、酹酒、烧寿金和银纸,与一般的敬神无异。

一般的丧家,只要经济条件许可,做百日时都要延请和尚超度亡灵,俗称“做功德”,规模可大可小。贫家做不起功德可以推迟到以后补做。

做百日超度时事先扎1匹纸马,俗称“锡马”,马上坐1个真人大小的纸和尚,俗称“臭耳(聋)和尚”。主事的和尚站在椅子上,手持写有死者户籍、姓名的纸条,高声诵读给纸扎的聋和尚听,读毕将纸条交给纸和尚,此俗称为“读锡马”。嗣后,和尚开始诵经,并以钟鼓木鱼乃至大型的佛家音乐伴奏。诵经的种类、次数与规模完全根据丧家支付的费用标准而定,时间长达3天至5天。有钱有势的死者也占有到达极乐世界的优先权,大悖于佛家所宣扬的众生平等的教义。诵经之后,主事的和尚要“摔孤”。做法与七月普度的放焰口一样,将食物布施给野鬼孤魂,周围的贫民或儿童也照例来“抢孤”,俗谓吃了“抢孤”的食物能保平安。

厦门人订婚流程?

闽南人的订婚风俗习惯都差不多。

1、准备聘金聘礼。首先定婚的金银首饰是需要准备的,一般金耳环、金项链、金戒指、金手链、金脚链等等。其它的符合当地风俗习惯的订婚需要的食品物品也要准备。礼金就随家庭财力情况跟当地的风俗而定。

2、订婚仪式:双方可择吉日邀媒人前往女方家定婚了,男方到了女家,分宾主落座之后,姑娘端来茶水招待男方家人,然后由媒人对男家来的客人和女方的父母做下介绍,介绍完了, 姑娘过来收回茶杯,仪式的++是戴定婚戒指,其他聘礼交给姑娘家人,同时媒人还应告诉姑娘的父母,男方已择某月某日吉时将来迎娶姑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闽南厦门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闽南厦门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闽南风俗是怎样 闽南厦门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