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杨柳条,打灰簸箕的来历?

插柳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二月二打簸箕的来历

在新泰市有个风俗,农历二月初二,在自己宅院周围围上一圈草木灰,其实这个习俗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着密切的关系。要知道它的来龙去脉,且听我细细道来。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自幼家贫如洗,他当过和尚讨过饭,尝尽了人间的苦,受够了人间的罪,同时也培养了他百折不挠的性格和凶残暴躁的脾气。他恩怨分明,赏罚有据,终于成就一番霸业,成为一代天骄。

话说朱元璋即位后,为剿灭元军残余,于洪武二年正月二十在天宝寨与元军展开了激战,这一仗双方各使绝招,只打得太阳失色,大地上三尺之外看不见人影,最后,元军败遁。朱元璋也是筋疲力尽,清点人马才发现,朱皇帝已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了。

他又渴有饿,就拾起早年的生意,拣了个破碗,挨家乞讨。可连年的征战,民不聊生,家家都无隔日粮,哪里还打发起讨饭的?他走三乡,跑千户,竟不能填饱肚皮,可怜的朱皇帝又累又饿,两腿发软,一骨碌躺在汶河东岸再也不想动弹了。他发誓:“回到朝廷,朕一定血洗新泰县,出了心中这口闷气。”

常言说得好:“吉人自有天相”,就在他求告无门之时,有一个农妇左手提着一个瓦罐,右臂挎一个竹蓝,看到了躺在沙滩上奄奄一息的朱元璋,忙关切地上前询问:“大兄弟,你怎么了?”

“大嫂,我饿。”朱元璋涕泪交流地说:“我是外地人,来此地做生意亏了本,连饭都吃不上了,你能可怜可怜我,给碗饭吃吗?”

簸箕炊的由来(传说)?

簸箕炊,顾名思义,用簸箕炊熟的食物,亦称为“籺",粤西人的一种吃食。听老人讲古,旧时先民避乱粤西,以五谷杂粮捣碎磨粉,配以馅料,用簸箕饮熟食之。七月十四盂兰节,鬼门关开祭鬼神。旧时这一天有吃簸箕炊的习俗。现在已经演化成为一种风味小吃,一种思忆。

在地上吃席的风俗?

彝族农村办酒席吃饭不用桌椅,吃饭时大家围坐成一圈或一排,男人坐一席,女人坐一席,地上摆着一簸箕饭和一大盘的坨坨肉、其他的菜以及一盆汤菜在中间,吃时不用筷子,而是人手一把马勺子,每个人用右手握马勺,左手拿肉吃。吃饭的顺利是先喝汤再吃点饭,然后再用手拿肉吃。

做籺的由来和意义?

籺,是一种传统特色食品,也是古时人们在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祭神灵祖先的贡品。做籺、吃籺是过节最古老的传统习俗,此俗至今尚存。籺采用糯米(粘米、麦粒或其它粗粮)主料加辅料制作而成。籺有糯米籺、田艾籺、粉皮籺、寿桃籺、簸箕籺、煮汤籺、菜包籺、水籺、粽籺、糖心糍、糖板籺、槌挞籺、糯米糍、发籺等等各种品种。

做籺是自古以来的传统,逢年过节做籺“敬神”,以祈求生活美好。

为什么农村大门口要放圆竹筛?

预示着吉祥。

圆簸箕主要是旧时普通家庭去糠秕和筛米用,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家庭去糠秕用农具风车,但筛米还是要用米筛和圆簸箕。一些地方农村有一句形容很穷的调侃用语:“穷得打簸箕”,与穷得叮当响的意思是一样的,这里的簸箕指的就是圆簸箕,家里没有米就是没米,拍打簸箕也没有用。

有些地方农村风俗,女儿出嫁要踩(或跳)格筛或者圆簸箕,新娘进门时也要踩(或跳)格筛或者圆簸箕,据说主要是起避邪作用。家里有女人坐月子,母猪产仔等,防生人闯入屋内,门口挂格筛或者圆簸箕,起到报信的作用。因此,格筛和圆簸箕在一些农村的民俗中,被视为避邪之物和吉祥之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簸箕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簸箕的习俗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插杨柳条,打灰簸箕的来历 簸箕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