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民俗文化的三个活动?

走进民俗文化的活动

1.表演有关民俗或传统文化的节目 

2.发表有关这些内容的演讲 

3.开展多人互动游戏,如猜字谜等 

4.展示有关民俗或传统文化的东西,如剪纸

民俗活动一∶祭灶神

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百姓供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农村很多地区还沿袭这种风俗。

民俗活动二∶观社火

除了庙会,民间自演自娱的社火也是历史悠久的年节娱乐活动。社火源于古老的土地神与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的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娱乐活动。

民俗活动三∶倒贴福子

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l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民俗活动四:扫尘

“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捶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l旧的意愿。

走进农家的风俗?

去农家的风俗就是接人待物一定要热情,去的时候带好礼物,入乡随俗,我的亲身经历,我从国外回到家乡,在车子上不小心说了普通话,别人对我投以鄙视的眼光,我不是故意的,长途跋涉,我没有能能够自如的切换,自此我非常注意,至少不故意撇着洋腔。

谁能写一篇关于蒙古族民风民俗的作文?

好客的蒙古族 草原上的蒙古人都很好客。不论是不是亲戚故旧,认识不认识,到蒙古人家里做客,都会受到热情的接待。

走近营子,首先听到的是狗叫。蒙古人喜欢养狗。狗不但有护畜作用,还能传递信息。狗一叫,孩子们会首先跑出来,之后,回去向大人汇报看到的情况。如果来的是长辈,全家人都出来迎接。迎客人前,服装都会穿戴整齐。

主人中有长辈和老人时,客人要在营子外下马,牵着马进营子。

客人是长辈或老人,主人要接过马缰拴在马桩上。

晚辈要向刚见面的长辈问候请安。

按蒙古人传统,来家就是客,一律茶、食招待。

除非客人忙得等不及烧茶,也得要品尝点奶食品才能上路,如果到一个蒙古人家里而什么也不吃就走,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的不尊敬。

献茶敬酒照例以长辈、老人为先。有时也会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重而先客后主,客人接过来茶碗来要放在长者面前。献茶要站起身双手奉上,不能坐着献茶。

晚辈如果是男性,敬酒时作单跪姿势。

客人吃过茶,先向长辈一一敬酒,长辈们接过第一盅酒,照例说几句吉祥的话,用太阳指蘸酒弹酹。

这时客人应该向老人献上礼物,分糖果给小孩。

客人献过礼物,主人家的家长开始给客人敬酒。

如果家长年高辈长,一般会由少辈人代替。晚辈忌讳在长辈面前喝酒吸烟,但必须接过酒杯并酹酒之后,将杯放在桌子上。

如果客人好喝酒,长辈便会借故回避,给机会让同辈人饮酒娱乐。多么好喝酒的老人,也不能同青年人一道饮酒。即使大规模喜庆,也必须按年龄、辈分、地位、性别分开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走进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走进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走进农家的风俗,走进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