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百尼茶庵的历史故事?
秀美桃源,五溪归沅。昨日下午,探源茶船古道采访团一行行至五溪之一的夷望溪,溪水清澈,水流平缓,两岸平地丘岗,茶园密匝。地上绿毯斜坡,天上白云高悬,好一派明快画风。当年,沅溪的茶农利用竹排,将这一带的茶叶顺溪运抵沅江,装上大船,然后出沅江,入洞庭,通江达海,销至国内海外……与茶船一道远行的,还有源自溪畔的“百尼茶庵”的故事。
我们坐在百尼茶庵茶业公司的会客室内,一边品尝公司自产的黑茶,一边听公司总经理龙文平讲述“百尼茶庵”的品牌故事。
当年,这里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本地青壮年劳力为了养家糊口,跟着马帮离开故乡贩卖茶叶。外面的世界充满了艰辛和诱惑,离家的游子们不少人未能归家。为打听自己丈夫的消息,这里的女人们就在古驿道边搭起一座又一座茶庵,让经过茶马古道的人们在此歇脚停留,请他们捎去自己对丈夫的牵挂。茶庵铺镇也因此而得名。
那时,茶庵里的茶香悠远绵长,带着妻子的思念飘向远方;茶庵里的茶汤入口苦涩,藏着柔弱女子独自支撑家庭的辛劳。一片茶叶,养活了一方山民,但是这些失去了丈夫的女人们,却只品尝到了无尽的苦涩。
说到动情处,龙文平眼眶湿润,我想,她该是同情那时女人的命运,也可能想到了自己创业的艰辛。2011年,她与丈夫饶文兵正因被这段故事所打动,注册了“百尼茶庵”作为公司的名字。
饶文兵自幼与茶结缘,其父就是茶庵铺八斗溪的手工做茶老把式,“将家乡的茶做大做强”是他的梦想。而当饶文兵遇见龙文平后,这就成为了他们夫妇二人共同的梦想。
九华山定心台故事?
“九华一千寺,撒在云雾中”,在九华千寺之中,一座禅林尤为别致,它落于山北,半山之上,松针林中,名曰“甘露”。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国师玉林朝礼九华,途经此地,赞曰:“此地山水环绕,若构兰若,代有高僧”。时居伏虎洞洞安和尚闻之而出,募化四方,破土建寺。奠基前夜,满山松针尽挂甘露,无不称奇,故曰“甘露”寺。

甘露寺乃九华四大丛林之一,又名“甘露禅林”,今设佛学院,乃僧伽受教之地。

在甘露寺旁、化成峰下,有磐石一座,上刻“定心”二字,落款“芝山”,人称“定心石”,乃国师玉琳当年站歇之所。

朝九华必拜甘露寺,过甘露必经定心石。盘山公路建成之前,朝九华者,无论富贵,必经百里云阶,拾级而上,行至山腰,依石而歇,观“定心”二字,听松针禅鸣,乏感顿消,力由心生。


定心石曾为九华名景之一,位列《九华山大辞典》“名石”第一位。甘露寺住持藏学法师所著文集《转眼看世间》中亦将《定心石》列为首篇,与读者分享其卧石定心之万千感慨。如今,上山古道鲜有问津,定心石亦没于草莽,然定心石之诸多传说却依旧传颂于乡间。

定心石之由来,众说纷纭,一说此石乃金地藏盘坐修持之所,蛇来不惊,女诱不动,后人便书“定心”二字以记之;一说乃国师玉琳卧石而憩,顿感佛音,动念建寺而得名。然此二说皆不能解落款“芝山”之由来,唯山下古村茅坦流传“金香炉与定心石”之说尤为可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通江历史民间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通江历史民间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