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国古城故事50字?
甘霖泉 明宣德八年,莒州一带大旱,接连7个多月无雨,沭河干涸,禾苗枯萎,莒城内家家户户的井都干了,百姓人心惶惶
, 莒州知州陈镗派人到周边州县拉水,因路途遥远,拉来的水远远不够用
。后来他又派人在城内低洼处打井,一连数日, 也无一眼井打出水来。 一天夜里,陈镗梦见一鹤发童颜的老者,告诉他在金龙河畔的老槐树下可掘井取水,兴奋的他忽然醒来,一看窗外才三 更时分,他叫醒衙役们带好工具,直奔河边的老槐树底,到天亮时,井已挖到五尺深,周围聚拢了许多百姓也来帮忙
, 不一会井水喷涌而出,人们高呼有水了,随着水位上升,忽然有两条金色的鲤鱼出现在井中,有人说是金龙显灵了,人 们都觉得奇怪,纷纷跪拜,城中的百姓听说后都来取水。当天晚上,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平地的积水达一尺多深,旱 情得到了解决,为感念上天的护佑,知州陈镗命人将此井命名为甘霖泉,
从此以后,这口井就未曾干过。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任莒州知州时品尝过此井的水,称之“凉冽激齿、清澈甘甜、幽香润喉、令人回味”。
种德井 民间相传:“大店庄,北杏王,功名出在小窑上。” 其中的大店庄就是指莒州庄家。庄氏家族是明清两朝莒州科甲连第四 百余年的仕宦望族。
族人中有进士7人(翰林院编修1人),举人21人,“五贡”(岁贡、 恩贡、拔贡、优贡、副贡)34人, 其他各类生员300余人。担任内阁中书,六部主事及巡按、道台、知府、知州、知县等官职者近200 人。
莒县为什么又叫莒国?
莒县是日照市下辖县,因春秋时期莒国都城位于现在的县城,春秋时期著名的“勿忘在莒”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莒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山东三大文化,这些年莒县发掘历史遗迹和传承历史文化并新建了莒国古城。莒地文物古迹众多,莒子墓、城阳王墓等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莒州博物馆是山东省三大县级博物馆之一、山东省十佳博物馆,馆藏文物1.2万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200多件。莒地人杰地灵,中国第一部文学评论专著《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为南北朝时期东莞莒人。
四国拜相典故?
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是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齐国是周武王的大功臣太公望的封国,本来是个大国,再加上它利用沿海的资源,生产比较发达,国力就比较强。
公元前686年,齐国发生了一次内乱。国君齐襄公被杀。襄公有两个兄弟,一个叫公子纠,当时在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一个叫公子小白,当时在莒国(都城在今山东菖县)。两个人身边都有个师傅,公子纠的师傅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师傅叫鲍叔牙。两个公子听到齐襄公被杀的消息,都急着要回齐国争夺君位。
鲁国国君鲁庄公决定亲自护送公子纠回齐国。管仲对鲁庄公说:“公子小白在菖国,离齐国很近。万一让他先进齐国,事情就麻烦了。让我先带一支人马去截住他。”
不出管仲所料,公子小白正在莒国的护送下赶回齐国,路上,遇到管仲的拦截。管仲拈弓搭箭,对准公子小白射去。只见公子小白大叫一声,倒在车里。管仲以为公子小白已经死了,就不慌不忙护送公子纠回到齐国去。哪里知道,他射中的不过是公子小白衣带的钩子,公子小白大叫倒下,原来是他的计策。等到公子纠和管仲进入齐国国境,公子小白和鲍叔牙早已抄小道抢先到了国都临淄,公子小白当上了齐国国君,这就是齐桓公。齐桓公即位以后,立即发兵打败鲁国,并且通知鲁庄公,一定要鲁国杀了公子纠,把管仲送回齐国办罪。
冰释前嫌
鲁庄公没有办法,只好照办。管仲被关在囚车里送到齐国。此时鲍叔牙却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齐桓公气愤地说:“管仲拿箭射我,要我的命,我还能用他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莒国民间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莒国民间历史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