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歼战是什么?
围歼战是一种军事战术,指的是将敌军包围在一个较小的区域内,割断其补给线并消灭其战斗力。在围歼战中,主要目标是通过包围和消灭敌军来迅速取得战争胜利。这种战术常用于对付敌军的弱点,迫使其无法撤退或得到外援。围歼战需要精确的计划和协调的行动,以确保敌军无法逃脱或反击。这种战术在历史上多次被成功运用,如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莫斯科会战等。
围歼战是一种军事战术,以优势兵力包围敌人然后聚歼的一种战斗方式。它的目的是歼灭或歼灭大量敌人,剥夺敌人的战斗力。围歼战通常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围歼敌人。这种战术的关键在于快速集中优势兵力,迅速包围并摧毁敌人的有生力量。
平津战役起止时间?
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1949年1月31日)
辽沈战役后,+++军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50余万人,分布在东起北宁路山海关、西迄平绥路张家口的长达500余公里的狭长地带上,面临着被东北、华北+++联合打击的形势。傅作义收缩兵力,调整部署,从1948年11月中旬开始,先后放弃承德、保定、山海关、秦皇岛等地,以加强张家口、北平、天津、塘沽的防卫,保证西撤或南逃的通路。
蒋介石曾主张放弃平、津,但在傅作义坚持下,决定暂时固守平、津、张地区,牵制东北、华北的+++兵力。为此,中共中央军委除于10月底指示东北野战军组成先遣兵团先行入关外,又于11月18日电令东北野战军立即结束休整,提前在21日或22日取捷径以最快速度隐蔽入关,突然包围唐山、塘沽、天津的+++军队。参加平津战役的部队有东北野战军约80万人,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约13万人,连同东北、华北军区地方部队,共约100万人。
战役分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48年11月29日至12月21日,将傅作义集团分割包围,切断其西撤和南逃的退路。11月29日,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和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相继向平绥路平张段及张家口外围的+++军发起进攻,平津战役打响。到12月上旬,歼灭平绥路东段傅作义部5个师,将其主力包围在张家口、新保安地区,切断傅作义西撤绥远的通道。12月12日起,东北野战军陆续到达平津前线,至21日完成对北平、天津、唐山+++军队的战略包围。
春秋战国全部之战?
1.繻葛之战(公元前707年)
郑国在繻葛大败周室联军的一次反击作战,使周天子的威严一落千丈,战后周王室开始衰弱,诸侯国势力大增,开启春秋争霸序幕。
2.长勺之战(公元前684年)
鲁国以一比十人数比例打败齐国的战役,以后发制人、敌疲再打的防御原则取胜而著称,成为春秋史乃至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3.泓水之战(公元前643年)
此战规模虽不大,但是在中国古代战争发展史上却具有一定的意义,宋国在泓水之战战败后沦为二流国家,未能在历史中发挥重要作用。
4.城濮之战(公元前632年)
此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是开“兵者诡道也”先河的一次作战。战后,晋文公在践土朝觐周王,会盟诸侯,终于实现了“取威定霸”的政治、军事目标。
5.秦晋崤之战(公元前627年)
崤之战是晋襄公率军在晋国崤山隘道全歼偷袭郑国的秦军的重要伏击歼灭战,此战是晋秦争霸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
6.邲之战(公元前597年)
此战是晋、楚两国的一次著名会战。楚军一洗城濮之战中失败的耻辱,在中原争霸斗争中暂时占了上风,楚庄王也因此役的胜利而一举奠定了“春秋五霸”的地位。
7.鞍之战(公元前589年)
此战是齐、晋两国之间的战争,是晋国执政卿士郤子为报齐国戏辱之仇而发起的,尽管晋国最终胜利了,但大大消耗了交战双方的实力。
8.麻隧之战(公元前578年)
此战是以晋国为首的诸侯联军在秦地麻隧击败秦国的作战,该战役双方出动兵马达十八万人左右是春秋史上规模较大的战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最快围歼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最快围歼战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