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曲二首时代背景?

《塞上曲二首》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第二首诗用到了西汉班超的典故。班超三十年驻使西域,为国家民族鞠躬尽瘁,老而思乡求返,本无可咎。

但以戴叔伦之见,班超的爱国主义还是不够彻底, 他不应想着“生入玉门关”,而是要以必死信念战胜胡兵,报国靖边以宁。

《乐府诗集》卷九十二列于《新乐府辞·乐府杂题》。郭茂倩谓此曲和《塞下曲》皆出于汉《出塞》、《入塞》曲。萧士赟云:“乐府《塞上曲》者,古征戍十五曲之一也。”

此诗借汉喻唐,王琦谓“此篇盖追美太宗武功之盛而作也。”

此诗约作于天宝二载(743)李白供奉翰林期间。

塞上曲范仲淹?

范仲淹没有写过《塞下曲》。

塞下曲源出汉乐府《出塞》、《入塞》,但因汉代边塞诗并未得到发展,《出塞》、《入塞》的曲目在此时诞生,但却没有歌辞流传下来。到了唐代,高适、李白、王昌龄、岑参、李益等人都有过从军边塞的经历。因此,这些诗人创作了大量的《塞下曲》。

范仲淹写了《渔家傲·秋思》词。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范仲淹没有写过塞上曲,

塞上曲》朝代是: “宋”, 这是出自于 宋朝 田锡 所著的《塞上曲》。

秋气生朔陲,塞草犹离离。

大漠西风急,黄榆凉叶飞。

襜褴罢南牧,林胡畏汉威。

藁街将入贡,代马就新羁。

浮云护玉关,斜日在金微。

萧索边声静,太平烽影稀。

素臣称有道,守在於四夷。

李白塞上曲是什么?

《塞上曲》是诗人李白的五言古诗,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4卷第10首。 诗人以汉喻唐,歌颂贞观三、四年间唐太宗委任李靖等名将平定突厥离叛的煌煌武功。

借古鉴今,提醒唐玄宗要重视边防,侧重讲述非战的重要性,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塞上曲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

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

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

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

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

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由于大汉无灭匈奴之计策,至使匈奴进犯至渭桥。

离长安不远的五原,就驻扎着胡人骄悍的兵马。将士们受命西征,大军横行于阴山之侧。

攻下了盛产胭脂的燕支山,使胡人惊叹:失我燕支山,使我妇立无颜色!

汉兵转战万里,大获全胜。

回渡黄河,凯旋收兵。从此休兵,胡++民都乐其太平。

茫茫瀚海,沙浪寂寂,萧条万里,和平安静。

戴叔伦的塞上曲,谁能提供译文?

《塞上曲》是由唐代戴叔伦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原文】:塞上曲戴叔伦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译文】:我巍巍大唐的猎猎旌旗在阴山飘扬,突厥胡人胆敢来犯定叫他有来无还。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塞上曲的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塞上曲的历史故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塞上曲二首时代背景 塞上曲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