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古代叫什么?

1、东洲。东洲是海门最古老的地名。唐末,长江口涨出许多沙洲,有二处分别为“东洲”和“布洲”,后二洲相连,史称“东布洲”。公元958年,在东布洲建立海门县,东洲镇是当时的县治,在今吕四的东南。东洲镇于元代至正年间(1341-1368)被洪水吞没,东洲地名从此只是留存于史料中。然而今天,这个古老的地名却频繁出现在我们身边,道路、公园、学校、商家……纷纷冠以东洲之名,东洲无疑已成为海门的代称而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2、师山。师山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是清代海门复涨成陆的标志。原是取狮子镇压海潮之意而名狮山,嘉庆年间改名师山,但习惯上两者仍通用直至今日,师山是海门现存唯一的历史胜迹,其名称也广泛使用于道路、商家、新村……与东洲一样,师山也似乎成为海门的代称。

  3、静海。静海曾是海门的古称。南唐时,朝廷设静海都镇制置院。公元958年,设静海军,其范围包括后来的通州和海门,同年,另设海门县,静海则成为通州的前身。按理,静海古名并不专指海门,但在清代则发生了变化。康熙十一年(1672),海门土地所存无几,只得撤县改乡,为通州海门乡。道光十二年(1832)改为静海乡,其范围从余中直至吕四即现在的通东地区,静海成为旧海门向新海门过渡这一特殊时期的地名。

海门的特产有哪些?

海门特产有:海门山羊、海门芋头、海门山羊、海门柿子、海门蛤蜊等。

2海门山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特产海门山羊,是地理的品牌产品。海门地处长江入海口,地势平坦,沟渠河流纵横交错,土地肥沃,水资源和牧草资源丰富,为山羊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经过选优、纯种和定点改良,海门山羊具有明显的品种特征和独特的饲养技术。

3海门芋头:海门芋头是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的特产。海门芋头有豆香味,可久煮不糊,入口鲜甜,独具品质和地域特色。海门芋头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海门种植芋头历史悠久,《清嘉庆海门厅志》、《民国海门县志》都有详细记载。

4海门山羊:海门山羊是当地的优良山羊品种,具有生产优质笔料和毛的特点,肉、皮、毛皆可。全身覆盖着白色,当年公羊的脖子和脊柱所产的毛又直又尖又有弹性,是制作湖笔的绝佳原料。

5海门柿子:柿子是我国古老的果树之一。自古以来就用于食用,被称为木本粮食。柿子适应性强,抗旱、耐涝、耐温,树性强。它生长快,结果多,容易实现高产稳产,因此深受群众喜爱。

6海门蛤蜊:海门的蛤蜊有两种:蛤蜊和蛤蜊。自海门围垦以来,沿海渔民一直以狩猎为生。1984年在东兴乡组织圈地。1985年人工养殖文蛤200亩,采取每年6月禁止捕捞幼蛤、产卵期人工采卵等措施,保护和扶持文蛤生产。

江苏海门什么特产啊?

土 特 产

海门山羊

海门山羊是江苏省优良山羊品种,体型较小,通体洁白,皮、毛、肉兼用。其板皮柔韧致密,肉质肥嫩鲜美,膻味少;毛是上等的制笔原料。山羊肠衣是医用羊肠线的原料。山羊的板皮、细光锋毛、羊小肠和山羊绒等都是重要的出口创汇物资。山羊肉可做成多种菜肴,提汤羊肉、红烧羊肉为冬令佳肴。

海门山羊饲养历史悠久,农户饲养普遍。1974年建海门县种羊场,作为山羊复壮育种基地。1980年,国家外贸部、轻工部、供销合作总社将海门定为笔料毛基地县。是年6月,在南通市召开的全国山羊生产基地会议上,海门县获得外贸部、农业部、供销合作总社授予的奖状。

香 芋

为沿江地区农家传统栽培的稀有蔬菜,香芋食其球状块根,小者如算盘珠,大者如园罗卜,褐皮白肉,富含淀粉,味如板栗,甘酥芳香,配以荤素皆宜,用其炖鸡、烧肉、炒茶干,美味可口,且能散积理气、解毒补脾、清热解咳。境内香芋有细皮和粗皮两个品种。细皮种,块根小,表皮光滑,皮薄肉细,味香浓,产量低;粗皮种,块根大,表皮粗糙易开裂,皮厚肉粗、香味较浓,亩产200-300公斤。香芋耐藏,出土后,在一定温度下不易干燥失水,可在室内久藏不烂,风味不变。

香沙芋芋艿

为海门地区芋艿优良品种。海门香沙芋芋艿闻名大江南北,优于黄禾芋、白禾芋芋艿。其质地细腻,干香可口,易酥不糊,营养丰富,红烧、清煮或与荤菜配伍各具风味,香而不粘,供鲜食。药用能宽肠胃,充肌肤,调中补虚。县内种植芋艿面积一向较多。每棵芋艿一般可产1.15公斤,大的2.5-3公斤。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请问海门历史文化特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请问海门历史文化特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海门古代叫什么 请问海门历史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