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岗村的典型是谁树立起来的?

严立学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之一

严立学,“大包干”发起者、领头人。1978年11月24日,小岗村民召开秘密会议,包产到户,他带领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生产队的18户农民,冒着坐牢的风险把队里的土地分到了户,首创“大包干”联产承包责任制。多年来担任小岗村党支部委员职务[1]。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严立学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2]。

中文名

严立学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凤阳县小岗村

职业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之一

人物事迹

大包干那年严立学是村小队的会计,是村里少有的几个读过初中的文化人之一。走访他的时候,他正在一个村民家打麻将。这位老人体格魁梧,虽然说话很慢,但思路清晰。他回忆说,他当年是村里少有考上临淮二中的年轻人,户口都已经迁出了村。但后来因为家贫读不起书,无奈只好又返回村里,任村小队会计。那些年小岗村村民家家填不饱肚子。1978年前,严立学和村里的大多数农民一样,每年都出去讨饭,饱尝艰辛。

所以1978年11月24日那个冬夜,穷极了的他把自己鲜红的印章和乡亲们的红手印一起印在了那份“生死契约”上。大包干后的次年,严立学便和村民们一起告别了乞讨的历史——他全家老小不但能吃上饱饭,而且有了余粮。

一晃30年已经过去,严立学和村里老农们都已经有了孙辈儿,在当年一起按手印的那些老农里,严立学如今算是生活比较悠闲省心的。

严立学接受记者采访

他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都出嫁了,其中大女儿嫁在本村。儿子和儿媳妇在宁波打工,因为儿子是高中毕业有点文化,比较受老板器重,所以月工资能拿到三四千,现在在小岗村南口有一栋价值8万元的房子,还买了一辆小轿车,这让一辈子靠土地生活的严立学很感满足。

小岗村是谁树立的榜样?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榜样。

1978年的一个冬天夜晚,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秘密按下手印,首创农业大包干,由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小岗村也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40多年来,小岗村始终高举改革创新的大旗,激发内生动力,种好农村改革的试验田,树立乡村振兴新标杆。

小岗村四次红手印故事梗概?

30多年前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而中国农村改革的起源就是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土地包产到户。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小岗村一直是一个充满神奇而令人想往的地方。

今年清明节前夕再次拜访小岗村,经过写有“凤阳县小岗村”的仿古门楼。大家排着整齐的队伍,沿着柏油路、水泥路缓步前行来到沈浩同志墓地,在黑色大理石墓碑前献上花圈和花蓝。大家驻足凝望,全体肃立,向沈浩同志鞠躬致意。

沈浩同志系省委选派干部、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因长期疲劳过度,于2009年11月6日凌晨突发心脏病,累倒在工作岗位上。随后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传遍神州大地,让无数人为之动容、为之震撼。

在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入馆处可以醒目的看到1978年12月,由18位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生死契约”上按下的18颗红手印。这18个红手印的壮举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一小步带动了中国的一大步。小岗村成为中国农村发生巨变的摇篮。

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同志明确肯定和支持小岗的大包干。邓小平同志指出:“‘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起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了面貌。”小岗人穷则思变,由18颗红手印创立的大包干责任制,已经上升为我国农村的基本政治制度,解决了神州大地亿万农民的温饱问题。这18颗红手印犹如一丝丝红线,编织成一幅幅中国改革开放的千尺彩绢。

沈浩同志于2004年来小岗村当书记,他把自己融入到农业、农村和农民之中,扎根于黄土地里,使小岗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来干满三年他就该回省城,期满后几十户农民联合起来签名按红手印,要求沈浩再干三年。沈浩留任后带领大家修公路,盖大包干纪念馆,建新民居,引进项目,对承包的土地试行流转,集中经营。当沈浩的第二个三年任期又要到时。小岗村村民再次联名按红手印,要求沈浩留下来。沈浩不幸去世后,全村人痛心疾首,悲愤欲绝,大家再一次联名按红手印,一致请求将沈浩的骨灰留在小岗村。这四次按红手印,第一次是冒着坐牢的风险为了生存,改变了乡村和自己的命运;后三次都是为了沈浩书记,情系着厚重的土地、炽热的情感和共产党人崇高的信念,在人们心中竖起的一座巍峨的丰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凤阳小岗红色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凤阳小岗红色历史人物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小岗村的典型是谁树立起来的_小岗村是谁树立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