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卷做法?

主料:淀粉250g五花肉250g土豆500

辅料:大葱若干花椒水适量姜末香油十三香少量盐适量鸡精料酒

做法:土豆蒸熟制成泥,五花肉切丁,用花椒水将淀粉肉丁土豆泥及辅料拌成较软的泥状,用蛋皮包好上屉蒸40分钟.出锅后放案板上,再用另一案板加重物压在上边,冷却后即可食用.

正宗太谷卷卷做法?

1.准备食材,肉选择瘦肉多肥肉少,500克,先把肉冷冻在冰箱里,一伙好切丝,土豆比肉的量多一些700克,葱选葱白部分,葱的量是肉量的一半,250克,姜8克,十三香5克,盐20克,花椒6克,3克是准备料水,3克做花椒油的,淀粉50克,面粉100克。

2.先把土豆上锅蒸大概20分钟,用筷子试一试土豆能不能戳穿,不行的话,再蒸一蒸,蒸好的土豆剥皮,装入保鲜袋,用擀面杖压成土豆泥,蒸时多蒸几个,在拌馅料时感觉软了,还可以添加做调整。

3.取花椒3克,沸水15克,泡料水,或水稍多些煮一下。

4.冰箱取出肉切丝。

5.切葱末剁姜泥。

6.热锅,10克多凉油放3克花椒,花椒变色,关火漏网勺取出花椒,花椒油泼在馅料上。

7.把肉丝、土豆泥、葱、姜、盐、十三香、面粉、淀粉、料水去掉花椒,放入大盆中,热花椒油泼在上面,戴薄膜手套拌匀。

8.拌匀是稍稠的感觉,要是拌稀了,可以稍添点土豆泥调整。

9.馅料准备好后,做蛋皮,取3克淀粉加10克多水,和蛋液加在一起拌均匀,7到8个鸡蛋差不多就够了。

10.摊蛋皮,电饼铛打开开关,先不放油让电饼铛加热,感觉饼盘热了,点一点油,不要多,刷子刷开,舀蛋液,转电饼铛,看到上面蛋液凝结,即可翻面。

11.摊好蛋皮。

12.把馅料放在蛋皮上,这是第一次做时的过程图,馅料可以放的多一些,在蛋皮的中间放满些,上下蛋皮包起来,蛋皮直接就粘在馅料上了。

13.包好的卷卷,上锅蒸50到60分钟,锅里的水多一些,以防耗干。

什么叫耐卷?

耐卷是指材料或产品具有抵抗卷曲或弯曲变形的能力。耐卷性能是衡量材料或产品在卷曲或弯曲过程中是否能保持原有形状和性能的重要指标。

耐卷性能好的材料或产品能够经受长时间的卷曲或弯曲而不产生破损或变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

耐卷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纸张、塑料薄膜、金属板材等领域,对于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乌马河的来历和传说?

太谷境内,有一条乌马河,乌马河畔,有两个美丽的村庄,河南面叫做南六门,河北面叫做北六门。南北六门原来本是一个村子。他们是怎么分开的呢?六门村的村名又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大臣介子推曾随晋公子重耳外出避难数十年,后在秦国的帮助下,重耳即位当上了国君,谓之晋文公。文公登基后,却偏偏把将介子推给遗忘了。介子推一气之下,带老母前往绵山,<介休县东南>隐居。行到太谷一个村庄,介子推将母亲扶下车,坐到碾盘上稍事休息,然后才赶路,几天后到达绵山。晋文公获息后,亲率人马上山请介子推还朝,但介子推隐居山林无处寻找。谋臣建议焚烧山林。借以逼介子推下山。大火一直烧了一个多月,直到山林烧尽,才发现介子推身背其母在一棵大树下,已被烧死。文公痛悔不已。

  为纪念介子推,将绵山所在的县称之为介休县。人们把他们母子休息的村叫落母村。并在村中盖了一座庙,叫做落母庙。至今还保存完好。

  落母村有六道门,村南有条河,河水流至落母村,由东向南绕村而过。有一年大雨飘泼,河水猛涨,上游山谷里卷起黑砂奔腾而下,活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河水流至落母村东,突然转入地下,又从村西冒出。,眼看村中间就要塌陷,这时从村中奔出五匹黑马,由五个门洞跑出,留一道门让人们出逃。人们刚刚跑出,就听一声巨响,地层塌陷 ,河水从村中流过,落母村被拦腰截断,分为两半。故尔留下了“五马跑六门,留下一道门”之说。渐渐地,人们遂以“六门”取代“落母”成了今天的南北六门两个村。人们将村中间的那条河取名叫乌马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太谷卷历史文化渊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太谷卷历史文化渊源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正宗太谷卷卷做法,太谷卷历史文化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