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都有哪些历史典故?

1.上古时期,女娲在这里“炼石补天”

;2.西周末年,周幽王在此上演了“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

3.秦始皇将他的陵寝建在骊山脚下,留下了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军阵;

4.盛唐时,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此演绎了一场凄美的爱情故事;

西安三桥的典故?

西安三桥这一地名是因该地在汉朝时,有一河(泬水)两渠(泬水支津和昆明渠)构成一三角形,三桥正处于这个三角形之中,一河两渠各有一座桥,所以叫三桥。

泬水支津就是今日皂河,皂河桥现在还有,是西咸之间必经之桥。昆明渠是汉武帝从昆明池向汉长安城南城墙外的漕河补水而修的一条人工渠。昆明渠桥就位于西三环与陇海线交汇处,考古发现己保护。

泬水就是八水绕长安的潏水。秦汉时泬水是渭河的一级支流,其独自直流入渭河,决不是今日的潏河模样。其下游入渭段,就位于三桥老街西头,再向北,经建章宫西边入渭河。汉武帝从汉长安城西南角的章城门,端向西修了一条通往茂陵的大道,大道向西首先要跨过泬水。所以泬水这段地方一定有座桥。只是泬水天然河道已荡然无存,至今没有考古发现。

西安城墙历史文化和历史故事?

西安城墙共有18座城门,每个城门都有历史典故或来历,不可能一一细说,在此说上一二个城门的典故。

朱雀门:朱雀门是唐皇城的正南门,因四像中的朱雀代表南方而得名。门下是城市中央的朱雀大街。隋唐时,皇帝常在这里举行庆典活动。比如贞观三年(629年)玄奘为了求得真经离开长安出凉州,经玉门关沿丝绸之路独自向西而行,途中历尽艰险,最终历时4年、穿越数十国,终于抵达天竺(今印度)那烂陀寺。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取经归来,返回长安,带回了657部梵文佛经。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龄迎接玄奘,迎接仪式就在朱雀门举行。那时建筑宏伟壮观的朱雀门是皇城的正门也就是皇上出入的南门。

玉祥门:西安城墙西侧城门,位于西城墙安定门以北,今莲湖路西端。1926年4月,河南军阀刘镇华在吴佩孚、张作霖、阎锡山的支持下,率镇嵩军9万余人进攻陕西,企图消灭退守西北的国民军,开始对西安进行长达8个月的围攻。为解西安之围,中共北方局书记李大钊请于右任赴苏,敦促在苏联考察的冯玉祥将军回国重整旧部,以解西安之围。冯玉祥接受了“进军西北,解西安之围,出兵潼关,策应北伐”的意见。同年9月16日,冯玉祥在内蒙古五原誓师后,便率国民联军进军陕西(冯任总司令)。11月27日夜,在国民联军和守城陕军的夹击下,镇嵩军全线溃退,西安城解围。为纪念冯玉祥将军解西安城之围的历史功绩,故名“玉祥门”。

陕西西安的历史?

陕西西安历史悠久,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年多的建都史,有着“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

1、据考古证实,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是蓝田人的聚居区,新时期时代早期,已经形成原始聚落“华胥国”、“半坡”、“姜寨”、“灰堆坡”等。高陵杨官寨的考古发现,将中国城市历史推进到了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同时确定了西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座城市。

2、而在西周时西安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至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3、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隋时,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兴都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长安隋时也被称为“大兴城”。唐朝时,又恢复长安之名。元代,易名为“奉元城”。

4、明洪武二年 (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

5、西安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0世纪左右,先后有13个朝代或政权在西安建都及建立政权,历时1100余年。

6、自公元前约11世纪至公元9世纪末,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并历来为地方行政机关——州、郡、府、路、省和长安、咸宁两县的治所。在多数朝代,西安属于郡、府级建制——京兆府(郡)辖区,元代改京兆为安西路(后改奉元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废奉元路设西安府,西安即由此而得名。1928年,在西安首次设市,1948年由省辖市改为国民政府行政院辖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讲解西安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讲解西安历史故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西安都有哪些历史典故_西安三桥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