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什么阶段?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的斗争形势日益严峻。1941年至1942年,是中国敌后抗战最为困难的时期。

  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12月,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1941年底,日本总兵力扩大到240余万人,其中130万人都压在中国战场上。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承担着抗击日本陆军主力的任务。日本侵略者为了把中国变成其进行太平洋战的后方基地,在占领区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并且集中日、伪军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和“清乡”,实行极其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使用毒气和细菌武器,制造无人区,企图摧毁敌后抗日军民的生存条件,消++产党及其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

在反“扫荡”、反“清乡”的斗争中,华北平原敌后军民创造了很多有效的歼敌方法,发展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狠狠打击了日寇。

1941年至1942年,日本侵略军在“扫荡”华北的根据地时,一次使用兵力在千人以上到万人的达130多次,万人以上至7万人的近30次。在同一地区有时反复“扫荡”达三四个月之久。

  1941年1月下旬,日军“扫荡”冀东丰润潘家峪时,枪杀、刀砍、放火焚烧,共屠杀群众约1300人,杀绝30多户,烧毁房屋1000多间,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潘家峪惨案。

为渡过难关,党适时调整了根据地建设的各项政策,带领根据地军民同日、伪军的“扫荡”和“清乡”进行了英勇斗争。在反“扫荡”、反“清乡”斗争中,敌后军民创造了很多极为有效的歼敌方法,如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还创造了建立武装工作队等斗争形式,发展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实事求是的历史依据?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和思想作风的重要内容。考察“实事求是”提出的历史过程,可以看到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贡献。

实事求是的历史依据

  

从已出版的毛泽东著作中寻找“实事求是”一词,最早见于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失前进的方向。”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是决不能解决问题的。”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时,第一次解答了什么是“实事求是”。

实事:根据实证。求是:求索真相。“实事求是”是《汉书》对西汉河间献王刘德治学态度的评价。刘德(?——130年),汉景帝刘君之子,汉武帝刘彻的异母弟。景帝前二年(前155年),封河间(今河北献县一带)王。刘德研究学术,喜爱古籍,根据实证去求索真相。他从民间搜求历史典籍,得到善本书,就留下正本,另外派人精心抄录副本并赐黄金丝帛奉还给献书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献县历史文化1941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献县历史文化1941年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什么阶段_实事求是的历史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