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的历史演变?
1、 第一阶段: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国内与国际双重压力,主要任务是巩固新政权与恢复国民经济。在恢复国民经济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实行土地改革与发展农业生产互助组,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农村农业生产力;二是恢复国内工业生产,这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城市工作的重点内容。但是,城市工业的发展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资源要素的有限性致使工业产值增速与农业发展速度极不匹配。截至1952年年底,国内工业总产值增长145%,农业总产值增长48.5%1,工业总产值的增加值是农业总产值增加值的近3倍。
2、第二阶段:城乡二元体制全面形成时期
中国政府于1953年推行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农产品完全由国家掌控,旨在缓和粮食供求矛盾;同时,通过控制农产品形成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但其违背了市场发展规律、抑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村发展。
另外,1958年中国政府建立户籍制度,进一步奠定了城乡二元体制格局。城乡二元结构致使城市产业集群程度显著高于乡村,不合理的资源要素配置结构也使得农业的分工效益被工业吸纳;同时也助长了地缘群体和地方保护意识,阻碍了社会整合与良性运行。
3、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初期
1982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1983年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明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殊国情相结合的新发展。另外,1982—1986年中央连续5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中心的1号文件,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高度重视。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农民起义?
十次起义。
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战争(大泽乡起义)
陈胜、吴广是中国著名的农民义军领袖,他们领导的起义是爆发于秦末(约公元前209年)的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绿林农民起义
新莽天凤四年(17年)至汉更始三年(东汉建武元年,25年)九月,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人王匡、王凤领导的推翻王莽政权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西汉末年,政治++、经济凋敝,社会矛盾加剧。汉哀帝死后,幼小的汉平帝继位,外戚王莽以大司马、大将军身分执掌朝政。元始五年(5年),汉平帝病死,王莽立两岁刘婴为帝,继续把持朝政。四年后废刘婴,代汉自立,改国号“新”。王莽为缓和日渐尖锐的社会矛盾,复古“改制”。但烦苛的法令,繁重的徭役、赋税,加上连年水旱蝗灾,官吏横征暴敛,使民众无以为生。天凤元年(14年),以琅邪海曲(今山东日照市西南)的吕母起义为先声,在黄河南北及江汉地区先后爆发绿林、赤眉、东海力子都、城头子路、临淮瓜田仪等大规模农民起义,众达百万人,其中,绿林,赤眉实力最强。天凤四年,荆州地区(辖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西南部、贵州东部和广西东北部、广东西北部各一部)连年发生严重饥荒,民众逃入山野沼泽挖掘荸荠为食。新市人王匡、王凤为饥民平理诤讼,排难解忧,深得饥民拥戴,被推举为首领,率众起义。随后,南阳(今属河南)人马武、颍川(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县)人王常、成丹等亦聚众响应。义军以绿林山(今湖北京山北大洪山)为根据地,故称绿林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农民看中国历史视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农民看中国历史视频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