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历史故事?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1860年,李鸿章37岁的时候。

彼时的李鸿章,办过团练,稍微有了点名气,最多算一个“小V”。之所以还能算“小V”,也主要是因为他加了一个“大V”的微信,进入了他的朋友圈。

那个“大V”,叫曾国藩。

什么叫“年家子”?就是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和曾国藩是同年中的进士。在那时候,“同年进士”一般都互相抱团,官场上相互照应,所以本身就是个利益团体。

曾国藩以“识人”闻名。当23岁,身高一米八,仪表堂堂的李鸿章出现在曾国藩面前时,就被一眼看中。从后来的发展看,曾国藩对李鸿章也是刻意培养,确实是把他视为自己的接班人和衣钵传承者。

可以说,晚清三大名臣里,如果没有曾国藩的提拔和指点,可能还是会有左宗棠,但基本不会出现李鸿章。

李鸿章一直恭恭敬敬地叫曾国藩为“老师”,自称“学生”,但在他37岁那年,却和曾国藩闹翻了。

李鸿章从政之余,喜欢收藏图书。在上海寓居丁香花园,有“望云 草堂”藏书处。咸丰十年(1860)在上海镇压小刀会起义时,经常光顾著名藏书家郁松年的藏书楼“宜稼堂”,郁氏曾奉送多部珍籍给他。

去世后,其藏书归于李经迈继承,其珍贵版本于抗日战争中经“汉文渊”书肆主人出售不少。其余藏书在1940年由其孙李国超捐献给震旦大学图书馆,计18000册。

李鸿章祖籍哪里?

合肥市瑶海区

李鸿章于道光三年正月初五日(1823年2月15日)[93]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东乡(今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磨店乡,是县学优廪生李文安与其妻李氏之子。谱名章铜。因在兄弟姐妹八人中排行老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李鸿章六岁就进入家馆棣华书屋学习。他少年聪慧,先后拜堂伯李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为师,攻读经史,打下扎实的学问功底。

道光二十年(1840年),李鸿章中秀才。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在庐州府学被选为优贡。时任京官的李文安望子成龙,函催鸿章入北京,准备来年顺天府的乡试。李鸿章遵父命北上,并作《入都》诗十首,以抒发胸怀,其中有“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一句。他以诗言志,有“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的宏愿。入京后,李鸿章在时任刑部郎中的父亲引领下,遍访吕贤基、王茂荫、赵畇等安徽籍京官,得到他们的器重和赏识;同时,由于科场顺利,使他得以有广泛的交游和开阔的眼界,当时与他同榜的甲辰(举人)、丁未(进士)两科中,不少人日后膺任枢臣疆寄,李鸿章与这些同年一直保持着密切而特殊的关系。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李鸿章应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93]房师为瑞安人孙锵鸣。同年,与周氏完婚。

清人绘青年李鸿章坐姿像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李鸿章入京会试,但不幸落榜。在初次会试落榜后的“乙丙之际”(即1845-1846年),李鸿章以“年家子”身份投帖拜在湖南大儒曾国藩门下,学习经世之学,“朝夕过从,讲求义理之学”[93],奠定了一生事业和思想的基础。

身怀利器杀心自起出处?

这句话我最开始知道是在《走向共和》中看到的,当时李鸿章接管北洋水师,但是刚刚接任的时候很多人不服管,因此盛宣怀就建议李鸿章多杀几个不听话的北洋将领,这样一来就可以起到杀鸡儆猴,震慑大家的作用。

可是李鸿章没有听从盛宣怀的建议,而是语重心长告诉他:身怀利器,杀气自起。并且跟盛宣怀细心讲解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李鸿章用大清官场那些++++之人来给盛宣怀做解释,意思也就是说明有人拥有权力恰似利器一般,总会在不知不觉间对人民进行欺负,这就是李鸿章所谓的“杀心”。

其实真实历史上,这句话的来源并非于此,而是另有原因。1880年,李鸿章会见俄国皇太子,这个太子就送给李鸿章一把金手枪,李鸿章对此礼物十分喜爱,简直就是爱不释手,尤其是打猎的时候,总要带着它去。

有一次李鸿章也和往常一样到山里去打猎,他见到野兔野鸡就用金手枪打去,效果十分不错,可是突然他看到山上有几个农民出现,将自己的猎物吓跑了,这让其十分不快,拿起金手枪就想射去,幸亏最后他停了下来。

经过这次事情之后,李鸿章深刻意识到一个问题,自己的人性还是趋于恶,要想改变,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利器收起来,要不然身怀利器,总是杀心自起,一不小心做出伤天害理之事,后悔就来不及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李鸿章谈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李鸿章谈历史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李鸿章祖籍哪里,李鸿章谈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