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衣足食 夜不闭户历史故事?

丰衣足食的历史典故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五:“堂头官人,丰衣足食,所住无不克。”

 “丰衣足食”一语出于《盐铁论》。  这部书主要是记载西汉时代,昭帝召集贤良,文学六十余人和御史大夫桑弘羊以及他的下属辩论盐铁营和酒类专卖等经济政策的经过。其中有“赋省而民富足,温食饱衣,藏陈出新”的主张,这是认为,动员老百姓参加劳动生产,国家减少税收,人民就会吃饱穿暖,生活改善。

夜不闭户这个典故发生在唐朝时期,而它所代表的含义就是形容社会的治安十分的稳定,以至于每个人即使到了晚上的时候也可以不用关闭房门,在路上看到别人所遗失的物品也不会去捡。在现如今也会利用这样的典故来教育他人,用来表现社会风气良好。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反映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人们每个人的思想觉悟都到达了一定的境界。

张允济,青州北海县人,曾为武阳(今河北大名、馆陶一带)县令,后官至幽州刺史。致力于以德行教育训导民众,县治清明,百姓怀念他。

曾有个赶路的行人,天亮前就出发,把衣衫掉到了路上,走了十几里才发觉,有人对他说:“我们这武阳县境内,路不拾遗,只要能返回去取,东西一定在。”

正如这人所说,果然找到了衣衫,一时传为佳话,并演化为脍炙人口的成语。

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介绍?

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始建于1992年。公司现发展集烧结、炼铁、炼钢、轧材、科研为一体的综合型钢铁企业。公司位于革命老区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西部山区阳邑镇,总资产77.53亿元。其中流动资产27.61亿元,固定资产50.29亿元,07年实现销售收入115.70亿元,净利润16.02亿元,上缴国家税收5亿多元。公司员工8000余人。荣获全国制造业500强,河北省百强,河北省明星企业,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支行AAA级信用单位,武安市纳税先进单位,邯郸市十强企业等30多项荣誉称号。

大平调的由来故事?

1、大平调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追溯到明代弘治年间。据弘治十一年(1498)《滑台重修明福寺碑》记载:“以上布施除修葺佛塔外,敬献大梆戏、大弦戏各一台。”经考察、研究确认,流行于曹州(今菏泽市)一带的大平调剧种,是该剧种的三大流派之一,即“河东平”,指黄河之东的平调流派。另两种流派一是“东路平”,亦称开州平,以开州(今濮阳)为中心;二是“西路平”,以滑县为中心,亦称滑县平。明清以来,在黄河南北有大小19个大平调班社,社会上流传着“七东八西莫乱窜,曹州还有四个班”的民谣。据艺人相传,曹州这四个班是:东明县城南“三鳖肚”班、曹县“袁家班”、菏泽县“尤家班”和“天兴班”。清道光中期(约1830年左右),菏泽县成立了“双盛班”,随后又有东明县东明集的“耿发深班”、曹县的“袁豁子班”、菏泽县尤宝田的“德盛班”等大平调班社相继出现。

2、河北大平调属梆子腔系,是一种河北省的汉族传统戏剧。由山东、河南流入河北省邯郸地区。清宣统三年(1911),大名、魏县就有了“万和班”、“红家班”。

3、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成立了大名县大平调剧团,是由铁窗口村为主的八个大平调业余剧团的主要成员组成。主要演员有杨西林(红脸)、杨西任(小生)、杨末(包头)、杨福太(红脸)、白春和(红脸)、杨风林(丑)、杨长庚(旦)、谷红顺、刘庆云、刘世延(黑脸)、薛殿选(旦)、刘玉芹(女,旦)、李宝元(老生)。演出剧目有《王定宝借当》、《跑沙滩》、《梁山伯下山》、《隔帘相见》、《安安送米》、《吕蒙正赶斋》、《空印盒》、《三进士》、《访昆山》、《洗衣记》、《双头马》、《三上轿》、《包公赔情》、《张三姐落凡》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燕赵税收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燕赵税收历史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介绍,燕赵税收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