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被流放的名人?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武周时期,先后被流放软禁于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房州(今湖北省房县)。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因而上书阻谏宪宗皇帝奉迎佛骨被贬官流放到粤海之边的潮州。
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文饶,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宣宗继位后,李德裕因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
卢多逊(934年―985年),北宋宰相。后因罪流放至崖州。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62岁的苏轼被流放到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县)。
古代被贬谪的地方?
流放地1:北京
最早被流放在这个地方的人,中国人都很熟悉,他叫共工,《尚书》曾记载说:“流共工于幽州”。这个幽州,大体就是今天的北京和临近的河北周边一代。
流放地2:两广
跟今天的叫法不太一样,古人常把湖北、湖南两个省看成是一个,叫湖广,而与此对应,广东广西被合称是两广(海南当时不是独立的省,被包含在了广东内)。
两广再往上追溯,又属岭南,最早是由秦始皇纳入中国版图的,当年50万秦军南下,历时数年,以损失过半主将战死的代价,才最终将这里平定。
连横扫天下的秦军都在这里吃了梗,足见这里的环境有多恶劣。所以这里也成了历代王朝流放犯人的地方。唐宋两朝最喜欢将犯人流放到这里,据说罪犯听说被判徙岭南,往往都是哭着上路的,因为去这里基本上都是九死一生。
流放地3:东北
因为天气寒冷,东北在古代也是流放的苦寒之地。比如元朝就喜欢“南人发北,北人发南”,也就是说如果南方人犯了罪,那就故意把他流放到辽阳。清朝时更是继续往北,发配宁古塔(大体是今天的黑龙江海林)。
流放地4:四川
蜀地自古就有蜀道难行之说,当年刘邦率先进入关中,但项羽却故意将他封在此处,就是希望他自生自灭。另外,历史上另一个著名人物吕不韦也曾被流放到这里,不过他走到一半就死了。
流放地5:国外
能出国还不好?那可不一定,得看是去哪。
其实除了上面提到的两广、海南外,岭南当年还包括了越南北部一部分,汉武帝曾在这里设立日南郡、九真郡,可以说是当时所能控制的陆地的最南端了,烟瘴、落后,自然成了流放的“最佳地”。
五个怀才不遇的古人及故事?
1、孔子
孔子感叹过说“道不行乘俘浮于海”,如果大道不能推行就乘着竹筏到东海去遨游,实际上孔子这一生颠沛流离就没有过哪个诸侯国国君真正赏识过他并委以重任。反倒是孔子的学生是他最忠实的信徒和追随者。
一些诸侯国国君如齐景公等也曾问政于孔子,但只是问而不用。
孔子晚年回到鲁国,在他死后,鲁国三桓的叔孙武叔还挑拨说孔子的学生子贡远远强于孔子。孔子是异于当世的,能得其门而入者实在是少之又少。
2、韩愈
唐代文学家,有“文起八代之衰” 的美誉。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但却求仕不得志,生不逢时。
一心为民上书言京畿百姓穷困,请求缓征徭役,租税, 却被贬为阳山令;元和14年(公元819年), 卒于824年 韩愈上著名的《谏迎佛骨表》力谏, 几招杀身之祸,后经友人鼎力营救,被贬为潮州刺史。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竟然想到了死,“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心情抑郁,悲伤到了极点。这种抑郁的心情一般都注定他们不会长寿。“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3、李白
李白在名作《将进酒》中感叹“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正是如此肯定的感叹让人看到他的无可奈何。
李白有举世无双的文章华彩之才华,但是这种才华注定了只能为盛世锦上添花,而不是经天纬地的治国之才。所以终其一生也只能感叹怀才不遇。
4、贾谊
汉代贾谊的《过秦论》被称为“西汉鸿文”,这篇政论文鞭辟入里地分析了秦之得失。但是贾谊之才不是治世的汉文帝当时面对时局所能施行的。最终不能伸展抱负的贾谊英年早逝,实在是让人扼腕叹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流放名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流放名人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