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按载体划分有哪些?

档案分类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按照档案来源、时间、内容和形式特征的异同点,对档案进行有层次的区分,并形成相应的体系。

  根据档案的载体形式可分为石刻档案、泥板档案、甲骨档案、金文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纸质档案、纸草档案、羊皮档案、蜡板档案、棕榈叶档案、桦树皮档案、胶片档案、磁带档案等。

报恩寺三大特点?

报恩寺的特点

1.是座政治寺庙

在中国的佛教史上,通常的情况是,佛教寺庙的修建多由佛教届人士用倡导、组织、结缘、化缘、修建这一建造寺院的流程来进行,但报恩寺却自始自终,从下到上,自上而下,都是由政治、政权、政府和权力来进行筹划、组织与修建。

王玺精神世界的底层信仰是儒教与道教,王玺的政治身份是明帝国的官员(官秩为正五品),王玺建寺的表层目的是“祝延圣寿”与“报答皇恩”,其终极目的是“慈悲利益,德荫后人,永垂千古”,中央政府批准修建报恩寺的目的是“既是土官不为例准他这遭”,最终决定建寺的是太监王振,建寺的社会目的是“普化颛蒙”,“用夏变夷”或同化少数民族,支持建寺的是龙州宣抚司的土司集团。据此可知,报恩寺是一座政治性的寺庙,而不是一座单纯为了信仰佛教才修建的佛寺。

实际上,只有“土僧正知”想把狭小的“观音院”换成宽大的“报恩寺”的具体要求,和王玺本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文化心理因素,才与佛教的教义有着一点最为直接的关系。

尚需特别指出的是,王玺逝后,其后人对他并不是以佛教的仪轨进行安葬,而是以道教的规矩进行安葬的。这一事实上的行为举动,也能说明王玺精神世界信仰的复杂性。

2.选址科学合理

从大的宏观的角度来看,报恩寺位于我国“藏彝民族走廊”的东北部,亦即松潘藏区与汉地之间的文化过渡带上。在人文地理上,则属于“氐羌地”,具体言之,是属于“氐羌地”的龙州、松州、扶州、文州之间。这一选址,对当地的各族群之间进行文化互动与交融非常有利。

祠记和祠志的区别?

祠记和祠志是两个与祠堂相关的概念,它们有以下区别:

定义:祠记(Cí Jì)是指记录祠堂的历史、来源、祖先等相关信息的文书或文件。祠记通常包括祠堂的建立年代、祖先的姓名、族谱、家族传承等内容。祠志(Cí Zhì)是指记录祠堂修建、翻修、扩建等工程的碑文或纪念文献。祠志通常包括修建年代、修建目的、捐资者、修建过程等内容。

内容:祠记主要记录祠堂的历史和家族的渊源,包括家族的起源、迁徙、发展等信息。祠记还可能包括家族成员的事迹、功绩、家训等内容。祠志主要记录祠堂的修建和相关工程,包括修建的时间、规模、捐资者等信息。

功能:祠记是用来记录和传承家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可以帮助后代了解家族渊源和传统。祠志则是用来纪念和宣扬祠堂修建和相关工程的成果,展示家族的凝聚力和社会地位。

形式:祠记可以是书面文书、家谱、族谱等形式,也可以是电子档案或在线数据库。祠志通常以碑文、纪念文献、纪念册等形式存在,有时会刻在石碑上或制作成纪念品。
总的来说,祠记和祠志都是与祠堂相关的记录文献,但祠记主要记录家族历史和渊源,而祠志主要记录祠堂的修建和相关工程。它们在内容、功能和形式上有所不同,但都对于家族的传承和纪念具有重要意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石刻档案与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石刻档案与历史文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档案按载体划分有哪些 石刻档案与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