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腊月的习俗?
《一》农历的十二月为腊月,关于腊月的由来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
1.腊月同蜡月,古代没有电,年底辞旧迎新,祭祀祖先、圣灵保佑,需要制作大量蜡烛和点蜡烛,前前后后将近一个月,因此12月,就叫腊月。
2.年底储备过年,因为食物筹备多,时间长了会变坏,就需要腊制,因为整个12月都在腊制食物筹备过年,久而久之就把农历12月叫腊月。
《二》提起进了腊月过年的风俗,各地略有差异,但大体相似。
腊月初八,为腊八节,煮腊八粥!
腊月初九,买酒酿酒!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王爷!
腊月二十四大扫除除旧迎新。
腊月二十五磨豆腐都福都福。
腊月二十六杀猪煮肉。
腊月二十七杀鸭鸡。
腊月二十八贴窗花。
腊月二十九蒸馒头。
腊月三十除夕拜祖先!吃团圆饭!熬夜!
除夕夜,24点放烟花,一年岁尾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结束!
腊月年俗?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这一天的习俗是“送灶上天”。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通常要举行祭灶仪式来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古语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灶糖是一种麦芽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不仅要吃糖瓜还要剪窗花,剪好窗花后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给家里增添了许多过年的喜气。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是小年节,人们送走灶神,接回祖灵。从这时起到年三十前是春节最后的准备阶段,这期间,人们清扫屋尘,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忙忙碌碌,俗称“忙年”。除夕夜是年节的++,全家老少,围坐团年,在吃了丰盛的年饭后,人们在火炉边聊天守岁。
腊月的习俗和讲究?
1、腊月初八
这一天被称作“腊八”,即腊八节,最有名的就是“喝腊八粥”。关于腊八节的由来有非常多的传说,子曰就来说其中一个:传说上古五帝之一颛顼氏的三个儿子死后化为恶鬼来专门吓小孩子,偏偏这些恶鬼就怕被红豆打,于是就有了“赤豆打鬼”,后来腊八这天人们会用红豆煮粥。
2、腊月二十三
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汇报这一年来家庭情况的日子,家家户户都在这天晚上送灶神,吃灶糖,传说古人们为了不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乱说话,就准备很多灶糖给灶王爷,用糖黏住他的嘴。
腊月有什么习俗和歌谣?
腊月有关于过年的习俗和歌谣,如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月是农历的最后一个月,也是为过年做准备的一个月,不同的时间里人们有不同的事需要做,比如腊月二十三需要敬灶神,被称为小年夜。
春节习俗腊月二十三至三十?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童年记忆里是不是满满的记忆?
工具/原料
蒸馒头
公鸡
豆腐
方法/步骤
1、二十三糖瓜粘:腊月二十三是我们的小年。灶王爷在这一天要回转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各户的事情。人们在祭灶的时候会奉上又粘又甜的糖瓜,意思是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言好事”。
2、二十四扫房子:腊月二十四是打扫房子的日子,把“穷运”、“晦气”扫出门,除陈布新。
3、二十五做豆腐:在古时冬季除了白菜萝卜,豆腐是很不错的美食了。做豆腐是一件很郑重的事情。也有传说吃+++表示贫穷,以期瞒过玉皇的惩罚。
4、二十六炖年肉:过年最好吃的就是肉了。平时不舍得吃肉的百姓,过年的时候都会买一块年肉预备过年了。
5、二十七宰公鸡:春节除了买肉之外,还要宰杀自己饲养的鸡鸭,一面为了供奉,另一面也为了犒劳忙碌一年的人们。
6、二十八把面发:在北方,馒头作为主食,年初几天是不会忙碌的,因此要把馒头等主食提前准备好了,冬季寒冷,蒸馒头的面要提前一天发酵。
7、二十九蒸馒头:年二十九就要把前一天发好的面做成馒头、花糕等多样的主食了。
8、三十晚上闹一宿:三十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人们在这一晚要燃放鞭炮等庆祝,还要熬夜守岁,以期人们长寿、新年有个好年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春节习俗 腊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春节习俗 腊月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