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区过寿的风俗?

为老人祝寿的习俗由来已久,根据老人年龄的不同,祝寿的名目也不同。

古时按甲子、乙丑、丙寅纪年,60年一个花甲,人活到60岁,称为花甲之年。河南人习惯把60岁作为正式祝寿的起点,民间有“不到花甲不庆寿”的说法,60岁之后的每五年称作“小寿”,每十年称为“大寿”。

祝寿多按虚岁提前一年,59岁做60大寿,69岁做70大寿。做过寿后,往后就不能间断,平常小庆,整十岁大庆。旧时风俗,有做99寿者,谓之“白”寿,意为百岁缺一。百岁老人往往不言百岁,而只言99岁,取“九十九,活不够”之意。

一般家庭在老人每年的生日都要庆寿,但规模比较小,一般是后辈们聚在一起,摆上酒席庆贺一下,出嫁的闺女购置寿糕、将馒头蒸成桃形的寿桃回来孝敬老人。如今,农村地区也接受了新兴的祝寿形式,给老人送生日蛋糕,但很多人避讳“吹灯拔蜡”这类不吉利的词,不在生日蛋糕上点蜡烛。不过,给老人祝寿时,“长寿面”一直是不可缺少的食品,子女要把自己碗中的面条向老人碗中添一些,谓之“添寿”。

从老人60岁时开始,有些家庭会举办规模较大的庆贺活动,称为“大庆”。大庆时,有的儿女还请来专业剧团唱戏、演电影、请人说书助兴。

寿日这天,屋内张灯结彩,中间摆上方桌,桌上点燃两支红蜡烛,摆满寿果、寿酒、寿鱼等,墙上挂着寿星图、红色寿幛和上写着“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的寿联。祝寿前要鸣放鞭炮,老人穿戴整齐,坐在上首。晚辈们均整其衣冠,依次给老人磕头,恭敬地向老人献上寿果和寿蛋,老人则把这些食品分给众人同吃,参加寿宴时吃东西俗说是替老人“嚼灾”。然后人们祝酒、品菜,共享天伦之乐,欢声笑语溢满寿堂。

湖南36岁生日风俗?

“36岁生日礼”习俗来源

“36岁生日礼”这种习俗一直流传于潜山全县,具体起始年代无证可考。

根据“五行学说”来推理:大概人的命运10年一段,由干支计数,每段大运干支各作用5年。故36岁那年,正是干支运过度,就像火车转轨,易震荡而造成波折。于是人们为祈祷平安,十分重视36岁生日礼。

02

“36岁生日礼”习俗有哪些?

男女均在35岁下半年的某吉日的上午(多为双日,按农历)。亲戚朋友送白鸡一只(男送母鸡,女送公鸡,寓阴阳平衡),白衣一套,白袜、白鞋各一双,挂面几斤(喻为福寿绵长)。

白鸡在生日这天吃,吃时要回避别人,争取一餐吃完,吃不完的,可第二餐连吃。

鸡毛要在宰杀的第二天一大早,撒在大路的岔口上,让人践踏,意为让路上行人踏去灾祸。

有些地方,还特意请岳父母家腊月三十送鸡(要求鸡不吃两家食),留到新年初一早上吃,并穿上白衣。有诗佐证:“三十六,好就好到杪,孬就孬断根。三十六,是难关,吃白鸡,穿白衫。两两相对保平安。”

年满36岁的男女均须大宴亲友,俗谓36岁为“大门坎”,跨过去了就意味着一生平安。

桃源等地,认为36岁是劫难年,俗称“节疤数”,即所谓“人人有个三十六,喜的喜来忧的忧”。故做生日大宴宾客以庆贺逃过劫难。

沅陵一带,民间认为“三十六”是个不吉利的数字,必须大办酒筵,鸣放鞭炮以祛邪煞,使寿主冲过这个关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生日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生日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中原地区过寿的风俗 中国生日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