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1966时代背景?
从1956年到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十年,虽然经历曲折,仍然取得了无可否认的巨大成就。
工业建设、科学研究和国防尖端技术的发展以及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的许多工作,都是在那个年代开始布局的。
1956年血吸虫爆发历史背景?
血吸虫病,已在此地蔓延100多年。
1956年春,响应中共中央,疫区各地订出了两年消灭血吸虫病的规划,政府官员常驻疫区领导生产,看见自上而下建立的组织机构有了具体任务,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不再是医疗部门的孤军奋战,而变成了全党的重要工作。
疫区人民起初不以为然,百年的风霜早已磨灭了一切念想或希望。他们不懂,他们不相信;他们明白地看清了死,却被疑虑裹挟着走不上生路。
于是展览来了,大辩论来了;有大会宣传,有小会漫谈,干部多了信心,群众少了顾虑。沟塘里的钉螺抓起来了,得病的“大肚子”变回“小肚子”了,田里的劳动号子依旧响着,祈求鬼神的人,都拿出力来,去生产、去治疗,去为新天添一块砖、一片瓦了……
他们说听天由命,我们说人定胜天,人即是天。
1958年的灭螺大扫荡后,肆虐百年的血吸虫病被斩草除根。以前的千村薜荔、万户萧疏,都闹腾着起来,在新生里不断地生长。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人民群众改天换地,在63年后更为严峻的形势里,迸发出更为壮大的伟力,不仅独善其身,还能兼济天下。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健康问题,始终把防疫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血吸虫病是一种传染极广、危害极大的寄生虫病,在我国流行的历史长达两千多年。20世纪50年代,面对血吸虫病疫情的严重危害,毛泽东同志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亲自领导和部署消灭血吸虫病的斗争,并取得重大胜利。
回延安的历史背景?
《回延安》写作背景:1956年,诗人回到阔别已久的延安,那是他曾生活多年的革命摇篮,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如今再一次见到它,感触万千,心潮澎湃,于是写下了这首++洋溢、脍炙人口的政治抒情诗。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全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写出阔别十年重回母亲延安的怀抱,以及与亲人相见的喜悦,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了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1956年世界历史背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1956年世界历史背景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