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东阳有哪些名人?
浙江省东阳市名人有很多,生于1970年的中国“量子之父”、著名物理学家潘建伟(东阳人),是目前金华全市已当选两院院士中唯一的70后,年纪最轻。他在201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时年仅42岁。
另外一位“最年轻”院士,则被潘建伟的东阳同乡,出生于1965年的有机化学专家麻生明收入囊中,他在2005年当选中科院院士时年仅41岁,成为当选院士时年纪最轻的金华籍科学家。
当选院士时年纪最大的金华籍院士,是出生于1920年的飞行力学专家陈士橹(东阳人),他于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当时已有78岁。
金华历史上最德高望重的院士无疑是严济慈(东阳人),也是大家最熟悉的,在金华有严济慈图书馆、严济慈纪念馆等。
在2021年,又有两位女科学家获选进入两院院士候选人名单,分别是吴明红(东阳人,候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海岚(东阳人,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从两院院士地域分布来看,最给力的是东阳。
东阳素有“百名博士汇一市,千名教授同故乡”的形象说法。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在国内外具有高级职称的东阳籍人士达9000多人,博士和博士后1100余人。
在已经当选的27位院士中,东阳籍就占到了10位,冠绝金华各县市区。而2021年候选两院院士名单中,东阳籍又占了8位,超过总数的二分之一以上。
德高望重的物理学家严济慈院士是东阳人,年轻有为的潘建伟院士也是东阳人。还有前面说到的当选时“最年轻院士”麻生明和“最年长院士”陈士橹的也都是东阳人。
清代的篆书名家有哪些?
邓石如(1743一1805) ,清代篆刻家、书法家。原名琰,又字顽伯,别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安徽怀宁人。
❖ 赵之谦从事篆刻活动所处的时代,是正当浙派影响 仍然很大,邓石如派在吴熙载的传承下,方兴未艾 之际。这时,清代的金石学已到了极盛,各种参考 资料众多,为他提供了优越条件。在这科况下,他 凭借自己的才力,上下求索,终于开拓了自己的路 子,取得了成就。
03
吴昌硕,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等,汉族,浙江安吉人。中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赵之琛(1781-1852年),字次闲,一字献父。赵氏以峻峭的用刀风格将浙派的特征推向极致。赵氏一生创作甚丰,印式变化多样,巧中求趣,张扬了丁敬的传统。后期作品刀法、章法渐趋程式倾向。
05
陈鸿寿(1768一1822)清代篆刻家,书昼家,制陶家.字子恭号曼生,又号曼公,别号种榆道人,夹谷亭长,浙江钱塘(今杭州)人.陈士播孙.仁宗嘉庆六年(1801)拔贡,官淮安同知.篆刻继杭郡四名家丁敬,奚冈,黄易,蒋仁.取法秦汉,擅切刀,纵肆爽利,浙中人多宗之,并对后来取法浙派者影响颇深.为西冷八人家之一.
06
丁敬对入印文字颇有研究。他针对明代以来印人用字都以《说文解字》为范字,使印人在印章的配篆上受到了很大局限,大胆地提出“《说文》篆刻自分驰”(丁敬诗)的观点,明确指出篆刻用字不要受到《说文解字》的束缚,他认为《说文解字》是论字源的书,篆刻属于艺术,《说文解字》中的文字不是现成可用来入印的,提倡不要墨守陈规,他的这一思想对篆刻入印文字确立了一个新范围,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篆刻家的印章布局的思路和创作手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人物陈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人物陈士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