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在汉代有哪些为历史做出过贡献的历史人物?
萧何—汉初三杰之一,西汉建立的第一功臣;
张良—汉初三杰之一,唯一得到善终的功臣;
韩信—汉初三杰之一,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陈平—西汉开国功臣之一;
张骞—凿通西域,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
董仲舒—董仲舒,儒学++、唯心主义哲学家和++经学++。公元前134年,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后世中国社会正统思想,确立儒家思想地位;
司马迁—著《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相如—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
卓文君—古代四大才女之一;
东方朔—著名文学家;
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封狼居胥,使汉族扬眉吐气;
李广—飞将军;
李陵—北击匈奴;
苏武—持汉节十九年北海牧羊,宁死不屈;
霍光—辅政大臣,三朝元老;
蔡伦—改良纸张制作工艺,使书写从此简单轻便;
班固、班昭—合著《汉书》;
班超—出使西域,收复西域五十多国;
陈汤—大败北匈奴,斩杀北匈奴单于,并发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壮语;
窦宪—北击匈奴,燕然勒石;
张衡—发明地动仪;
张仲景——代医圣;
华佗—神医,发明麻沸散,首创世界上麻醉手术;
蔡邕—东汉时期名臣,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蔡文姬—东汉时期女性文学家,文学家蔡邕之女。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初嫁于卫仲道,南匈奴入侵时,为匈奴左贤王所掳,并生育两个孩子。曹操统一北方后,花费重金赎回,后嫁给董祀。今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文姬归汉”的故事,广为流传。
中国历史上因小失大的故事有哪些?
1948年11月4日,南京的蒋某人亲自下令第七兵团所属第100军开赴海州,与原驻那里的第44军一起,统归第九绥靖区司令官李延年指挥,固守海州及连云港地区。这是一个莫名其妙的命令,因为第44军就算孤悬一隅,穷途末路时也完全可以通过连云港从海上逃跑,增援毫无意义。
(川军王瓒绪)
离谱的事继续发生,结果第二天朝令夕改,通知第100军停止前进,同时命令第九绥靖区和第44军放弃海州,从陆路向徐州收缩,其结果就是,把原本不在粟裕歼敌计划中的一个军也送到华野嘴边。更为重要的是,为了等待这个军的到来,黄百韬在新安镇整整呆了两天,也是足以致命的两天。
第100军就是原来李天霞的整编第83师,时任军长黄埔四期周至道,济南战役使其战力大损。而第44军则是逐渐“中央化”的川军,抗战期间先后隶属于第五和第九战区,1946年改称为整编第44师,隶属于李延年绥区担负警备任务。1948年9月恢复军级番号,时任军长王泽浚,特别注意,这家伙有些来头,是四川军阀王瓒绪的次子。妥妥的军阀二代。
(黄百韬)
本来黄兵团只辖第25、第63和第64等三个军,第100军被调入后也无碍大局,因为这四个军距离兵团部所在地新安镇均不过2、30里路,一声令下就可以向徐州开拔。然而第九绥靖区和第44军的“转进”简直就是一场灾难,他们的姗姗来迟活活拖死了第七兵团,成为“因小失大”的典型范例。
因为李延年所部的撤退根本不算是一次军事行动,而完全是一座城市的“搬迁”!根据撤离计划,除财政、盐务部门等少数人员乘船直接去上海外,其它所有行政单位、学校、地方武装、绥靖区司令部机关,全体需要步行跟随第44军西撤,队伍浩浩荡荡,行军慢慢腾腾,而几十公里外的黄百韬则是望眼欲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代重要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代重要历史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