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特色?
西施团圆饼
诸西施团圆饼以纯正精细的面粉或荞麦粉作皮子,用山地土产香脆萝卜、青葱、香椒与鲜猪肉拌和为馅,手工包制而成的一种扁圆饼子。以文火煎烤而食,其味爽而不腻,辣而不重,又香又鲜,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
西施豆腐
西施豆腐为诸暨的传统风味名菜,无论是起屋造宅、逢年过节,还是婚嫁、寿诞、喜庆、丧宴,每每成为席上头道菜肴。相传,乾隆皇帝游江南时,与宠臣刘墉一起微服私访来到诸暨,两人尽心游玩,信步来到苎萝山脚小村,只见农舍已炊烟袅袅,方觉肚中饥饿,在一农家用餐,享用“西施豆腐”后,不禁击桌连声称妙,闻其菜名,“好一个西施豆腐”,脱口而赞。
西施舌
在西施故里有一种点心被称为“西施舌”。糕点师用吊浆技法,先用糯米粉制成水磨粉,然后再以水磨粉包入枣泥、核桃肉、桂花、青梅等十几种果料拌成的馅心,放在舌型模具中压制成型,汤煮或油煎均可。这种点心颜色如皓月,香甜爽口。 相传唐玄宗东游崂山时当地厨师给他做了这道菜,由于此菜美味非同凡响,加上汤汁腻滑品质爽口味道鲜美,令唐玄宗吃后连声叫好,招来厨师问其菜肴来历与名称,厨师是个不擅长作文的秀才,见牙蛤汤菜里有辅料鹅舌,加上诸暨苎萝村美女西施天下皆知,便急中生智说是“西施舌”,令唐玄宗大为满意,西施舌便由此而流传。
香榧
同山烧
清香型白酒,因产地在浙江省诸暨市同山镇而得名,素有“江南小茅台”之称。同山烧以诸暨特有的高脚拐糯高粱为原料,取同山镇上汲龙水酿制而成,因地处盆地,常年恒温窖藏,因此酒质清澄,口感甘洌,其中尤以同山醉美,被称为南派清香典范。同时,虽然同山烧是一种白酒,却因其独特的酿造工艺,酒色红润,倒在杯中,恰如红玉入尊,因此也享有“酒中君子”之称。
寿姓是绍兴的大姓,那又来之何方?
寿的始祖有二个,五代还是北宋年间,寿梦后人寿补(字子思)到江苏常州任太守,其长子为寿成章。寿补子孙一脉做家谱时尊寿补为第一代即尊为京一公。寿梦至寿补间家谱无法考查。根据三个版本的家谱整理而来现存寿姓字辈共61档,尊京一公寿补为寿姓先祖第一档,后为:宪义礼纲常,细彦盛胜任,院仕百仲千,万贵慎(亨)隆(贞信智)达(春锦原恩鼎),户(福禄伟堂晶富松岳)奇(明增然华梓深恺积南)于(升昙演谦澄渊沾轩正云)元(科徵汉登)亨(儒),生(和)春(美)景(允)茂(康)方(迎),发(椿)良(炳)洪(圻)广(钰)增(润),楠照奎铉清,相烈型钧泮,荣炎培‘金+大写仑’英‘边旁加水’,材熙垣锋灏,松(柏)‘火+文’基‘金+宏’澄。打引号的字为二个组合的字,字库时找不到。括号内字为并列辈份字,其原因可能是部份子孙自己创造了一部份辈份字。到第十世为胜一公,系保宋高宗赵构南迁有功而封浙江省诸暨市同山镇地方,亦即诸暨的寿姓先祖为胜一公,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口普查时诸暨寿姓人口二万多,在诸暨排名第十五位。凡寿姓子孙在上面辈字中可查到的则在一般情况下为京一公寿补之后代。胜字辈以下的非诸暨人可以确定其祖籍在诸暨。查不到的即为京一公上面的族人,这与京一公后代可能查不清相互间的辈份了。寿姓人去世做后事时总会说诸暨寿姓的来源为开封府汴梁县万(梵)安山脚下。又传说是从山西大槐树下迁来。诸暨寿氏宗祠在同山镇唐仁村,建有钟鼓楼,可惜已毁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内原存有朝元匾与圣旨系慈禧太后七十岁做寿时赐给恩科状元寿鹏飞的,为区别于别的状元故改称朝元,系中国历史第一人,与其父寿镜吾同为鲁迅之先生。欢迎寿姓人与我联系,本人第39代奎字辈,即为诸暨寿姓第一大村唐仁村人,现约有人口二千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诸暨同山镇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诸暨同山镇历史文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