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的习俗有哪些?

求子:江西南昌地区的求子风俗很具地方特色,古时南昌,在西湖区的中心处有一高土桥,桥上有石柱栏杆12根,每年八月十五之夜,妇女们来到桥上,待月至中天,便用手在高桥两旁的石柱上抚摸,甚至纳入怀中,据说如此这便可生男孩。  “六月六晒龙袍”:传说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龙王爷及寺庙菩萨晒衣袍的日子,这天“阳气”足,气候干燥,经六月六日晒过的衣物,不会发霉,不会被虫蛀。所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翻箱倒柜,将家里所有的衣物全搬出来晒。这一习俗,实际上也是对太阳的一种崇拜。  采茶戏:赣南采茶戏是江西地方戏曲之一。它是由民门采茶灯和民间灯彩相结合发展演变而成,后又吸收了南昌地区的民间舞蹈并与之相结合。  南昌采茶戏表演诙谐风趣,唱腔优美深情,有着浓郁的南昌乡土气息。  戈阳腔也叫戈腔,又称高腔,是我国地方戏中著名四大声腔系统之一。元未明初,在江西省戈阳县形成而得名。  现在我国有11个省的高腔剧种与戈阳腔有渊源关系,当今著名的“京腔”就是在戈阳腔基础上,融合其他声腔发展演变后形成的。戈阳腔主要表演特色是动作大,身段严谨、场面热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适合民间演出。

春节(拜年、换茶、上七大似年)、闹元宵、春龙节、花朝节、清明节、端午节、划龙舟、斗力和送扇、立夏节(吃粉蒸肉)、六月六“晒龙袍”、七夕、中元节、中秋节、龙岗登高、冬至节等。除了这些传统节日以外,南昌还有其他一些新兴的地方节庆活动。如八月至十月的中国红歌会;九月至十月的绳金塔庙会、天香园旅游文化节、翻阳湖螃蟹节、中国南昌军乐节等。

赣地风俗习惯?

江西有哪些风俗习惯有:

1.“妆古史”,赣州市宁都县·田头镇。宁都县田头城隍庙元宵“妆古史”活动,已延续近400年。

2.“吃新节”,吉安市安福县·柘田村。吃新节又称尝新节,是安福县特有的一种汉族传统民俗节日,吃新,源于周代。

3.“竖神灯”,南昌市南昌县·向塘镇。向塘‘灯棍节’兴起于明朝洪熙元年当地胡氏家族,后传入邓氏,是南昌县地方民俗之一,俗称‘竖神灯’。

4.“晒红节”,宜春市·铜鼓县。“六月六,晒红绿”。7月21日,农历六月初六,西向“晒红节”在铜鼓县三都镇西向村举行。

5.“甲路抬阁”,上饶市·婺源县。婺源甲路抬阁,又称飘色、彩擎、高抬、彩架、扎故事和彩亭,是我国流传千年的民俗。

6.“牛带茶灯”,萍乡市·上栗县。牛带茶灯是上栗地区特有的年俗娱乐文化。元代开始,每逢春节,来自上栗最西边的一个村庄水源村的牛带茶灯艺人们便走村串户,登门表演,为人们送吉祥、送祝福。

民俗风情尤其是采茶戏、东河戏、山歌、于都唢呐等流芳古今、扬誉中外。目前,赣南采茶戏、于都唢呐“公婆吹”、兴国山歌、石城灯会、信丰古陂“席狮”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昌习俗跟老人作寿有哪习俗?

做寿与竖寿不同,高龄者竖寿只有一次,而做寿则可以多次,每到生日为老人祝寿,并在全家吃喝一次。

旧时为高龄老人做寿,一般都要请人念佛诵经烧高香。

但旧时竖寿也好,做寿也好,这都是有钱人家的事,作为一般老百姓,他们连吃饭也没着落,哪有那份闲工夫去竖什么寿,做什么寿。所谓“穷人无生日”这句话就来源于此。

文革破四旧时,红卫兵把原有的寿材都烧了,以后人们就不再敢竖寿了。

后来国家提倡火化,棺材就逐步绝迹了。

到七十年代末,做寿之风又开始兴起,现在人们一到50、60、70、80岁,子孙们都要为老人做寿。有的早晨吃枣子,中午吃面,下午吃寿酒。有的干脆到饭店包几桌一顿解决。

而且现代做寿办酒时发的礼品也是五花八门,越来越高档。有的发包装盒的副食品,有的发一桶油,有的发床上用品。做寿这也是人之常情,尊老敬老这个传统应该发扬。问题是铺张浪费越来越严重,负担越来越重,这是个事实。

另外,民间有个风俗:做寿做九不做十。所以民间做寿都提前一年,如49、59、69、79岁年底进行。其实这是错误的,如59岁作寿,实际只有58足岁,不到60岁。正确的应该是61岁作寿,正好是60足岁周年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南昌 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南昌 过年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江西南昌的习俗有哪些_赣地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