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小吃有那些?详细点?

邵武小吃“包糍 ”:

春社,邵武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包“社糍”,又名“包糍”,状似水饺,包馅所用之皮不是用面粉做成的,而是用大米和“水曲”做成的。

具体做法:取粳米,籼米按一定比例混合浸泡,再参入大量野外摘来的一种叫做"水曲"的小草墨浆。浆磨好后,入锅熬至半熟起锅,再案板上搓揉成质地均匀的米团,之后将大米浆团分成若干个鹌鹑蛋大小的小米浆团,捏成薄皮,包上馅,上笼屉熟后便可以食用,故又称其为“米饺”。春社这天的包糍馅是非常讲究的,要用上好的冬笋,熏肉,熏豆干,芋头,香菇,葱等做馅,蒸出来的包糍,油而不腻,一口下去,汁会沿着嘴角流出来,两人食欲大开。

包糍不仅味美,色如碧玉,而且还是一道药膳。因为米浆里添加的“水曲”,甘平无毒,功能艰危和中,祛痰止咳,饼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包糍还有一种作用:春社吃了“包糍”,竹笋称为“春笋”,不可乱挖;再社日之前竹笋称为冬笋,大家可以挖,这无形中保护了毛竹的生长繁衍。

吃包糍这一风俗一直保留下来,至今只要再邵武就能天天吃到包糍。

邵武的那扎提和靠占提也很美味!

闽北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平市第三批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24项)

一、民间文学(1项) 张三丰传说 (邵武)

二、民间音乐(2项) 十番音乐(延平)、畲族民歌 (顺昌)

三、民间舞蹈(1项) 五夫龙鱼戏 (武夷山)

四、传统戏剧(2项) 南剑戏(延平)、三角戏(光泽)

五、民间美术(1项) 松溪版画制作技艺(松溪)

六、传统手工技艺(10项) 九龙窑青瓷制作技艺(松溪)、湛卢宝剑铸造技艺(松溪)、浦城包酒酿造技艺(浦城)、木雕活字印刷(光泽)、仁寿灌蛋制作工艺(顺昌)、洋口油纸伞制作工艺(顺昌)、包糍制作技艺(邵武)、脚跟糍制作技艺(邵武)、碎铜茶制作技艺(邵武)、北苑御茶制作技艺(建瓯)

七、传统医药(1项) 畲家青草茶(顺昌)

八、 民俗(6项) 伏虎禅师信仰(延平)、戏神田公信仰(延平)、猎神信仰(延平)、妈祖信仰(顺昌、邵武)、畲族婚礼习俗(顺昌)、七夕行桥(邵武)

正月十五到十九有什么风俗?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观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

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

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

唐玄宗(公元685~762年)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邵武 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邵武 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邵武小吃有那些?详细点_闽北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