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不毁乡校中子产是怎样的人?

子产是中国文明史上一位非常伟大的政治家、外交家、改革家、思想家、教育家。子产姓姬,名侨,郑穆公之孙,郑穆公生公子发,公子发生公孙侨,公孙侨字子产。换言之,他是郑国的公族贵胄,七穆世家之一。他将国家利益视作是其人生的第一要务,且才德兼备,受到侄儿罕虎的推荐与保举,担任郑国的执政官,他的政治才干甚至超越辅佐齐桓公称霸的管仲、辅佐晋文公称霸的狐偃。

子产是春秋后期最优秀的政客,论政治才干才绝对不在管仲、商鞅之下,应该与诸葛亮、张居正相当。论人品,可与叔向、赵武相媲美,他为国家出使四方而不辱君命,如晏婴、蔺相如。更让人振奋的是,他所代表的弱小的郑国,而不是齐、赵,这就更能显示出他的外交才干。子产崇尚周礼,以礼治国,但为了巩固统治,他又敢于革新,铸刑鼎,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明文法律。他公私分明、从善如流、知错必改、敢于与抗争与革新,堪称完美

子产变法的出处?

郑国在春秋时期,一直依附违于各称霸国之间,备受欺凌。春秋后期,子产在郑国进行改革,虽然不可能改变郑国弱国的地位,但却使郑国出现了新的气象,从而使郑国在诸强国相争的环境中得以生存。

公元前543年,子产担任郑国执政。当时的郑国不仅受到晋、楚的欺凌,而且内乱也频繁,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子产任执政后,首先缓和各种矛盾,稳定内部,然后推行三项改革。 1、作封恤。就是整理田界,把被侵占的土地归还原主,并修筑沟渠道路。作封恤表明国家承认了土地私有制度。同时还推行什伍制度,即“庐井有伍”,这项改革深受新兴地主和自耕农的支持。

2、作丘赋。在作封恤的基础之上,子产又实行作丘赋,当时丘是地域编制,四井为一邑,四邑为一丘,作丘赋是以丘为单位征收军赋。作丘赋不仅增加了国家收入,也打破了国野界限,鄙野之人也可以当兵,兵源也得到了扩大。

3、铸刑书。公元前536年,子产铸刑书,将 法律铸于鼎上,公布于众。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它适应了当时社会大变革的需要,突破了奴隶主贵族所标榜的礼治,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子产执政时,还留下了不毁乡校的佳话。当时的郑国平民国人常聚于乡校,议论国家政治,这本是原始民主制的残余。对此,大夫然明建议毁去乡校。但子产并没有这样做,他认为国人议政是当权者了解民意的好办法,防民之口如同堵塞水道一样是很危险的。这一做法也改变了孔子对子产的看法,“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名“子”?

儒家:孔子(孔丘,儒家创始人,至圣),孟子(孟轲,亚圣),荀子(荀况)

墨家:墨子 道家:老子(李聃,道家创始人),庄子(庄周),列子(列御寇)

兵家:孙子(孙武),吴子(吴起),尉缭子(名缭,姓不详。因拜秦国尉,故称尉缭)

纵横家:鬼谷子 法家:管子(管仲),韩非子(公子非)

阴阳家:邹子(邹衍) 此外,还有法家子产,申不害,李悝,商鞅,李斯。兵家孙髌,白起,司马穰苴。

纵横家苏秦,张仪,范雎,蔡泽。农家许行。

杂家吕不韦。名家公孙龙。阴阳家荀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人物子产讲解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人物子产讲解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子产变法的出处,历史人物子产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