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先后顺序?
就是符合一条规律,如果跟氧化剂反应的化,还原性强的先反应,比如把氯气通入到含有氩铁离子和碘离子的溶液中,碘离子先反应,因为它的还原性比氩铁强,等碘离子反应完,然后才轮到氩铁离子反应,而还原剂先与氧化性强的先反应,不如在含有银离子和铜离子的溶液中加入铁片,会先看到铁块表面析出银白色固体,后来才有紫红色固体析出,这是因为银离子的氧化性比铜离子强,所以先析出银色固体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过程,叫做氧化,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的过程,叫做还原。失去电子的物质,叫做还原剂,得到电子的物质,叫做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被还原,还原剂被氧化。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具有氧化性,使还原剂氧化,本身被还原。
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具有还原性,使氧化剂还原,本身被氧化。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到底是怎么转移的?
对于这种电子转移问题,最重要是找出内在的电子转移关系,谁失电子,变成什么了,谁得电子~~~(要熟悉化合价的变化) 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KMnO4中7价锰得电子(5个电子)变成MnCL2中的2价锰,HCL中负1价氯失电子(1个)变成CL2中的零价氯,综合来说就是,每转移10mol电子,就有2molKMnO4和16molHCL消耗,生成5molCL2,由此当有0.1mol电子发生转移时,生成氯气0.05mol,即0.05*22.4=1.12L,耗0.02molKMnO4,即发生反应的KMnO4的质量是0.02*275=5.5克。
具体来说就写出电子反应式:2MnO4~+16H+ +10Cl~===2Mn2+ +5CL2+8H2O ,这就是实质反应,再根据对应关系求出就可以。电子从还原剂转移到氧化剂。原子失电子,表现为该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该元素被氧化,体现该物质具有还原性。
反之,原子得到电子,表现为该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该元素被还原,体现该物质具有氧化性。
因此电子从还原剂转移到氧化剂,即化合价从升高到降低。
如钠和氯气反应产生氯化钠,钠原子失去电子,钠元素化合价升高,氯元素化合价降低,氯原子得到电子,因此电子从钠失去,氯得到电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氧化还原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氧化还原历史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