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的风俗及由来?

介休人不用早餐,一天只吃两顿饭。民谚有云:“晌午金皇后,后晌一六九”——— 金皇后和一六九是玉米和高粱的品种——— 就是说,晌午饭吃玉米面窝头,后晌饭吃红面剔尖。

介休人称辣为麻,麻角子就是辣椒面。许多人家有专备的铁制器具,形如捣蒜钵钵,个头稍大。把干红辣椒上火烘焙至酥脆,研成粉末备用。介休人吃辣椒不亚于湖南人、四川人,一碗白面条简直要“染”成红色。

介休的风俗有哪些?

答:介休饮食习俗

十里乡俗不同。这里略述介休饮食习俗。

介休人不用早餐,一天只吃两顿饭。

说老醯儿嗜醋如命,一点儿也不夸张。每年深秋,几乎家家要用芥菜做一缸酸菜,可用来拌面。酸味不是醋香,还是要调一勺醋。

介休人称辣为麻,麻角子就是辣椒面。

许多人家有专备的铁制器具,形如捣蒜钵钵,个头稍大。把干红辣椒上火烘焙至酥脆,研成粉末备用。介休人吃辣椒不亚于湖南人、四川人,一碗白面条简直要“染”成红色。 笔者没有虚说。各位去绵山游玩,需在介休用餐,无论进小饭铺,还是大酒家,餐桌上肯定摆着这三样调和。四盘菜 平时家中来客,须四盘菜招待才能显示热情和隆重。这四盘菜可丰可俭,却也有荤有素,有冷有热。冬天待客,夹一盘芥辣丝,把猪头肉切成薄片,满盘覆盖。如果日子过得紧巴,来一盘虾酱炒豆腐,也算动了荤腥。这是旧话。如今待客,哪怕是吃顿便饭也是盘盘碟碟,不再为拼凑四盘菜而费心。

介休的风俗有:

1、介休民间社火:是中国传统大年—春节期间的民间自演自娱活动,其由来已久、源自上古时期人们对土地与火的崇拜。由此民间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并且年年岁岁流传至今。

2、威风锣鼓:威风锣鼓起源于尧舜时代,兴盛于隋唐。相传公元六一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霍州大战刘武周部将尉迟恭,以威风锣鼓演兵布阵,一举大获全胜,继而便流传于民间,用于喜庆典礼、++、社火、迎神祛邪。

山西的七种民俗?

1、剪纸

山西民间剪纸是一门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它的体裁格式,因事制宜。最常见的是窗花,它的大小根据窗格的形状来定。窗户格式有菱形、圆形、多角等样式,窗花也随窗而异,小的寸许,精致灵巧,雅趣横生。

2、民间社火

山西民间社火是中国传统大年—春节期间的民间自演自娱活动,其由来已久、源自上古时期人们对土地与火的崇拜。社,即 土地神;火为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

3、唱民歌

山西民歌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以歌唱历史人物或历史传说故事为主。相传于尧天舜日之时就有传录的,如《击壤歌》、《南风歌》、以及《诗三百》中所收集的《魏风》、《唐风》共十九篇,大部分采自山西。山西一百多个县,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民歌。

4、山西戏曲

山西省的地方戏曲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在中国戏曲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是山西地方戏曲的四大支柱,称为四大梆子。四大梆子系同根异枝,一脉相承,为梆子腔的正宗。积淀并代表着地方戏曲艺术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也反映出流传区域的地方民风民俗。

5、炕围画

炕围画又称墙围画,墙围。是一种中国民间常见的室内装饰画。晋东南地区、吕梁地区、晋中地区、忻州地区、雁北地区均有分布,其中尤以原平、代县的炕围画最为著名。

6、刺绣

山西民间刺绣历史悠久,而且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反映山西风土人情的特色。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图案纯朴、色彩艳丽、构图简洁、造型夸张、针法多样、绣工精致,名扬海内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介休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介休的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介休的风俗及由来_介休的风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