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为什么被称为北周外戚?
外戚,顾名思义,就是皇帝“外面”的亲戚,这个“外面”,就是指帝王的母族、妻族。
中国历史上,帝王年幼时,外戚往往干政擅权,甚至有改朝篡位者,如建立隋朝的隋文帝杨坚。
杨坚和当时的北周皇帝是什么关系呢?杨坚的女儿杨丽华,是周宣帝宇文赟的皇后,所以杨坚就是北周皇帝的岳父,也就是戏曲小说里面常说的“国丈”。
周宣帝宇文赟在位两年,就死了,他的儿子宇文阐继承皇位,即周静帝,这样,杨坚就又变成北周皇帝的外祖父。
所以,杨坚在历史上被称为北周外戚。
周静帝宇文阐继位那一年,只有八岁,一个小毛孩子,哪里懂什么治国安民,只得由他的外祖父杨坚辅政。
都说将门出虎子,这话用在杨坚身上非常贴切。杨坚的父亲杨忠,最初只是北魏军队里面的一名统军,北周时因战功卓著,被封为隋国公。
在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后,杨坚凭借着杨家的社会声望和外戚身份,总揽朝政,官至大丞相,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杨坚是个有着雄才大略、勃勃野心的人,他打帮外孙管理天下没几天,就觉得还在自己当皇帝有意思。终于在公元581年,迫使周静帝让位,自立为皇帝,国号隋,建都长安,改元开皇。
北周外戚杨坚,自此变成了历史上有名的隋文帝。
隋文帝的历史贡献?
1、创立科举制。在魏晋时期,朝廷选官用人采用的都是九品中正制。因为这一制度的实施,导致上层官员全被世家大族把持,下层士族无出头之日。所以社会上真正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隋文帝建立隋朝后,门阀衰落,九品中正制已经不再适用,所以便废除了九品中正制。隋炀帝继位后,设立了进士科,通过科举取士来选拔人才。而也正是这一制度的设立,才让真正的饱学之士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
2、社会经济方面,隋文帝将北朝的均田和租调制略作改动,推行到全国。接着,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大规模的“刮户运动”,“大索貌阅”,挨家挨户地检查户口,不遗漏一人。不仅仅为了增加国家赋税收入,还打击了豪强地主,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减轻了民众的赋税负担,可谓一举三得。此外,隋文帝还统一了南北的度量衡和货币。
3、设置粮仓。文帝时所设的仓,可分两种,即官仓和义仓。官仓的粮储,用以供养军公人员。设置官仓的目的,即是在增加关东漕运的效率;也就是把原来关东各州对京师个别直接的输粮办法,改为集中和分段运输的办法。
4、隋文帝制定了《开皇律》。其特点是缓刑薄赋,减省了大量的罪名,相同的罪所受的刑罚也有所减轻。
5、开通京杭大运河。对南北地区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隋文帝有何重要的历史地位?
隋文帝的历史地位、历史功绩不容置疑,可与秦皇汉武比肩。隋文帝杨坚也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和大多数伟人一样,继位之初,励精图治成绩显著,他的几大措施为后世的唐宋元明清基本立了规,都是照他说的办,只不过有所发展罢了。
1、在文化上,恢复汉文化,北朝时代的北方,大多是北方部落建立的国家和政权,而这些政权多把其所管辖区域的汉族百姓去汉姓而改北方部落姓。科举制的萌芽,是选拔人才的一大创举,经后世不断完善,沿续了1300年,影响极其深远。
2、军事上面隋文帝杨坚不满足于南北分裂的情况,再加上北方突厥总是骚扰南面,他举兵解决了北方的突厥问题,使突厥在当时分裂成为东和西突厥,从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大隋王朝的稳定,不久后,他率兵挥师南下,消灭了陈朝,从而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3、他轻徭薄赋,把均田制进一步扩大,古代均田制,就是从国家掌握的土地里面,平均给百姓按家里人口数授田。让百姓去种,只向国家交税,不向地主交租。兴修水利,进一步扩大王朝的人心基础,缓和了封建阶级的矛盾,巩固了王朝。
我认为他配得上千古明君这个称号,他在位的时候,王朝的农业和手工业,都非常的发达,税负也很低。在对外方面,在位的时候,通过战争和和亲的手段,暂时解除了突厥人对王朝的威胁,留下了后人千古传诵的开皇之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文帝为啥是世界历史名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文帝为啥是世界历史名人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