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四大家族?

东吴有陆、朱、顾、张四大家族,分别有代表人物如下: 1、陆家:陆逊、陆抗; 2、朱家:朱桓、朱异、朱治、朱然; 3、顾家:顾雍、顾谭、顾荣; 4、张家:张昭、张温。 顾、陆、朱、张,这吴郡四大家族还全部是孙氏的老乡,天然会有亲近感。

他们在东吴政权中的地位,也是孙权一手提拔和造就,至孙权主政东吴时,才崛起。

顾姓的发源地及根源?

答:

顾姓是源于夏代顾国的姓。

顾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最早的一支形成于夏末商初,出自顾(今河南范县);还有一支形成于西汉初期,出自会稽(今江苏苏州)。

据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所云:“顾氏,已姓,伯爵,夏、商之诸侯,今濮州范县东南二十八里有故顾城,是其地也,子孙以国为氏。又,顾氏谱云:越王勾践七代孙闽君摇,汉封东瓯,摇别封其子为顾余侯,汉初居会稽,亦为顾氏。”

据史书记载,夏朝时,昆吾氏的子孙受封于诸侯国顾国(今河南范县),与附近的巴姓昆吾国和彭姓韦国,都是夏朝在黄河下游的重要支柱和东部的屏障。夏末商初时,顾国被商汤灭掉,亡国后的顾国王族子孙,散居全国各地,以国名为姓氏,从此中国开始有顾姓。

而另一支顾姓源自遥的子孙。汉朝初年,越王勾践的裔孙摇,因佐诸侯灭秦有功,被封于东颐(今浙江永嘉),后来摇又封自己的儿子于会稽,人称顾余侯。后来顾余侯的子孙以其封地的名称号的“顾”为姓氏,从而又形成一支顾性居民。

这两支顾姓,一支起源于北方,另一支起源于南方,后人便称为“南顾”和“北顾”。至今顾姓人在谈论其渊源时,仍有“南顾”、“北顾”之说。

顾氏得姓后,“北顾”发展不及“南顾”,南顾很快成了会稽一带的大姓,汉魏六朝时与陆、朱、张三姓合称为会稽四姓。由于顾姓主要发源和成长于会稽,所以会稽也成了顾姓的著名郡望之一。后来,这支顾姓中的人西迁武陵(今湖南常德),并迅速发展,因此武陵也成了顾姓的又一郡望。三国至唐代,顾姓一直是江东四大姓之一;唐以后,由于种种原因,顾氏不断向南北各地播迁。至明代,不仅分布于今山东、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四川等地,而且在北方的陕西、山西、河北、内蒙等地也有顾姓人居住。

东吴四大家?

三国时期,东吴有陆、朱、顾、张四大家族,分别有代表人物如下:

1、陆家:陆逊、陆抗;

2、朱家:朱桓、朱异、朱治、朱然;

3、顾家:顾雍、顾谭、顾荣;

4、张家:张昭、张温。

其地位和政治生涯如下介绍

1、陆家,代表人物陆逊: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担任丞相、上大将军陆逊;建安八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因受孙权赏识得以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地位渐至隆崇。后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一举成名。

代表人物陆抗: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吴国丞相陆逊次子。

陆抗袭父爵为江陵侯,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五千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与陆逊皆是吴国的中流砥柱,并称“逊抗 ”,被誉为吴国最后的名将。

2、顾家,代表人物顾雍:汉末至三国时吴国重臣。顾雍少时受学于蔡邕,弱冠即任合肥县长,历任娄、曲阿、上虞县长,所在之处皆有治绩。任会稽郡丞,代行太守事,讨平寇贼,安定郡县。

数年后,入孙权幕府为左司马。后迁大理、奉常,又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黄武四年,改任太常。同年升任丞相、平尚书事,进封醴陵侯。他为相十九年,多有匡弼辅正之词。

后期代表人物:顾雍子豫章太守顾邵,顾雍孙太常顾谭。

3、朱家,代表人物朱桓: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骠骑将军朱据从兄、镇南将军朱异之父、朱桓官至前将军、青州牧,假节,封为嘉兴侯。

孙权统事后,朱桓成为余姚长,为当地人民解决瘟疫,又招募士卒,讨伐当地山贼,所到之处,山贼都平定。后来代替周泰成为濡须督。夷陵之战后,曹仁率领几万步骑出征濡须,扬言攻打羡溪,朱桓分兵救羡溪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顾换张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顾换张历史人物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顾姓的发源地及根源,顾换张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