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和宣城文化区别?

宣城文化与徽州文化本属两大平行文化现象,只是由于1988年的区划,使得徽州文化的核心地绩溪县划入宣城,从而使宣城文化中包含有徽州文化的内容,这在全国各地的地方文化中当是特殊个例了。

笔者作为徽州文化的长期爱好者,其实也知道徽州文化真正风生水起,形成气候的,也就是近三十年,当徽州改为黄山市以后,一大批徽州文人包括我辈之流在内,联合海内外学人不断地在做着徽州文化的推波助澜工作,才有今日的三大地域文化之造就。

笔者记得当年的徽州地委书记魏心一、陈寿娣、胡云龙等前辈,为打造徽州文化那真是不遗余力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当然,在前年的黄山市召开的徽学论坛上,我也曾介绍过宣城市领导高度重视宣城文化建设的事例。可是我总觉得宣城市建设宣城文化的底气不足,有些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为此,建议市委市政府组织专门班子,规划宣城文化建设,象抓经济建设那样,抓好宣城文化建设。

一、正视“宣城文化”的现状

宣城作为一个有着二千多年建制历史的古郡治,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包括宣城地理历史、宣城人文(宣城历史名人、宣城文物胜迹、宣城古村落、古建筑、宣城风俗、宣城宗教、宣城画派、宣城诗词、宣城戏曲、宣城历史文献)、宣城传统经济、宣城土地关系、宣城物产、宣城商道、宣城教育、宣城科技、宣城传统工艺、宣城宗族社会(宣城大族、宣城家谱)、红色宣城等等方面。底蕴繁荣深厚的宣城文化,只是由于清后期的“咸同兵燹”以及民国期间的战乱,导致本土文化断层,++文化又未能形成,故外界对于宣城文化的认知较为浅显。

马鞍山有哪些传统节日的风俗?

送灶粑粑。送灶粑粑是安徽合肥市以南的几个县市,如庐江县、巢湖市、无为县、芜湖市、马鞍山市、宣城市等地方的传统小吃,民间节日祭品。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为送灶节,当天晚上居民用米粉做成饼,用豆干,肉,蔬菜或咸菜等为馅,用素油煎出举家共食,迎接小年和即将到来的新年。

宣城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宣城市博物馆收藏的各类文物共6470件(套),包括石器、陶瓷器、铜器、金银器、玉器、漆木器、书画、古籍等,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0件(套),二级文物52件(套),三级文物674件(套),最具特色的是六朝青瓷器。宣城市博物馆副馆长黄胜桥介绍:

西晋青釉人物鸟兽堆塑罐是我馆的镇馆之宝,它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三国两晋时期一种特有的随葬器物。通体为盘口长颈罐形,中间一道外侈折沿将器身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层顶部正中为一大罐,圆唇、盘口,四面各设一小罐,每小罐的四周均有一、二只昂首振翅的飞鸟;沿着大罐罐口往下,中间正面为两层歇山式楼阁,戗角飞翘,瓦棱清晰,每层以圆形立柱支撑,并开一方形仓口。楼阁两侧各置一四角攒尖式亭阙;其余三面堆塑伎乐俑10个,分别作歌唱、弹琵琶、抚琴、击鼓、吹筚篥、杂耍、倒立、吹排箫状。下层罐身弧腹,平底,外侈折沿上堆塑狮、熊、鸟等动物,折沿下粘贴模印的龟、小鱼、长蛇、盘蛇、鳖等纹饰。这件堆塑罐器形高大,工艺精湛,造型奇特,纹饰丰富,生动形象,给人们勾勒出一个富丽堂皇、吉鸟翔集、歌吹宣阗、人神交混的长乐未央的世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习俗,寄托了人们祈求田园富庶、六畜兴旺的美好意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宣城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宣城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马鞍山有哪些传统节日的风俗,宣城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