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树造林英雄?
我国植树造林的先进人物有很多,其中被人们所熟识的有马永顺、杨善洲、李淑彬等人。
1.马永顺老人为青山付出了许多年青春,还与环境作斗争。他坚持义务植树40年,栽了五万多棵树。最后就成为一名植树英雄。
2.杨善洲,1988年6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由于成绩辉煌,杨善洲在退休之后,获得“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全国绿化奖章”、“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被誉为“活着的孔繁森”。
3.李淑彬,1937年生,大方县六龙镇新丰村人。曾任县科委科技辅导员,新丰村妇女主任。197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开始,她上坡开荒造林,为了管护好树木,她和老伴吃住在山上,常年以植树为业。全村在她的精神感召下,也纷纷参加植树造林。31年间,李淑彬共绿化荒山290公顷,30多万株杉木已长成参天大树。2007年,被授予“全国绿色小康户”称号;2010年,荣获“贵州绿化奖”。2016年3月,李淑彬获评全国“老有所为”先进典型人物。
植树英雄事迹,一篇50字?
当国家建设需要木材时,马永顺是全国著名的劳模;当国家需要保护生态环境时,他又成为远近闻名的植树英雄。马永顺将自己的命运与大山紧紧连在一起,书写着无怨无悔的林业情。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黑龙江林区成了支援国家建设的重要物资基地。在艰苦的条件下,马永顺在一个采伐期就伐木1200立方米,创造当时全国手工作业伐木最高纪录。马永顺还善于钻研。他总结创造出的工作方法,成为当时全国手工采伐作业的教材。
1959年9月,马永顺出席全国群英会,参加建国十周年国庆观礼。周恩来总理说,“你们林业工人要多造林,造好林,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这成了他为之奋斗的目标。
打那时起,在伐木的同时,马永顺提出采育结合,保护林中幼树不受伤害,并在春季利用工余时间植树造林。退休后的马永顺,心里一直惦记着种树的事。只要身子还能动,就要上山把树种。1991年,已经78岁的马永顺开始动员全家每年跟自己上山造林。
1998年6月,马永顺荣获联合国颁发的全球环保500佳荣誉称号。1999年,在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后,他又获得“全国十大绿化标兵”称号。2000年2月10日,马永顺在黑龙江省铁力市去世,享年87岁
植树英雄是指那些为了环保而毫不犹豫地投入植树造林工作的人。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环境的关心和保护,为人类的未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植树英雄不仅仅是一种精神象征,更是一种崇高的生命力量,他们的事迹将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事业中来。
3月12植树节是纪念谁?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其实这天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的纪念日。确定这一天为植树节,一是从植树的季节考虑;二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一生提倡植树造林的功绩。
植树节的由来和意义
中国自古就有在清明节时节插柳植树的传统,历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树的是一位叫韦孝宽的人。据《资治通鉴》记载,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2年),韦孝宽因军功被授予雍州刺史。韦孝宽上任后,发现官道上用来计算道路里程的土台,经风吹日晒,特别是雨水冲涮,很容易崩塌,需要经常进行维修。为节省国家开支,也使百姓免受劳役之苦,韦孝宽下令雍州境内所有的官道上设置土台的地方一律改种一棵槐树。这样一来不仅无需耗损人力修补土台,还能为往来行人遮风挡雨。
植树不但可以绿化家园,而且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1979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正式通过了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的决议。设立植树节是为了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而将3月12日定为我国植树节,则与孙中山先生有关。
在中国近代史上,孙中山先生是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和倡导植树造林的人。早在1893年,他就在《上李鸿章书》中就提出“急农兴学,讲求树畜”,以强国家的主张。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不久,就于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中国植树节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年11月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伟人植树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伟人植树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