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6个习俗?
习俗一:赏月
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习俗二:吃月饼
《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习俗三:祭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习俗四:燃灯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中秋七大习俗?
1祭月,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习俗,本质是在古代人们的认知有限,而产生对月亮的一种崇拜,全球各地都有这样的习俗,只是对应的时间和意义并不相同。在我国广东地区,每年中秋节就有这样的习俗。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其意义已与古时大不相同。
2.赏月,赏月就是从祭月演化而来,从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休闲。中国古代最早出现赏月是在魏晋时期,到了唐朝,中秋赏月已经成了流行的风潮,赏月也成了一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和向往。
3.猜灯谜,猜灯谜”又叫“打灯谜,和元宵节的习俗猜灯谜类似,实际两者区别不大,也是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娱形式。中秋节晚上,人们把谜语写在纸条上,然后把纸条贴在五颜六色的灯笼上,供人猜谜。
4.月饼,吃月饼绝对是中秋节大家最喜欢的习俗了,月饼在古代是祭祀月神的供品,慢慢地,人们把赏月和品尝月饼,视为家人团圆幸福的一大象征。月饼发展至今,已经衍生出各种各样的种类和口味,发展出了广式、晋式、京式、苏式等月饼,深受人们的喜爱。
5.桂花酒、桂花糕,桂花的花期是在每年的9-10月上旬,刚好就是中秋节这个阶段,所以人们经常在中秋节的时候,一边赏月,一边喝着桂花酒,以及品尝一些桂花做的糕点。
6.舞火龙,舞火龙也是中秋节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代表地是香港、广州市。人们用一些藤草、杆子、稻子编制成几十米的龙头龙身,由八九名年轻小伙子舞动,走街串巷,好不热闹
7观潮
中秋节各地都有什么风俗?
福建人喜欢吃鸭子,有一道名菜叫槟榔芋烧鸭;上海人在这一天会饮桂花酒,因为正是赏桂花的季节;还有在东北地区,人们会进行祭祖活动,还可以逛庙会;而且少数民族在中秋节当天也要进行祭月拜月活动,这些都是我国的文化瑰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秋节各地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秋节各地的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