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县城宝塔的来历?

文殊新塔位于大荔县城北大街北端与环城北路相交之十字路口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殊新塔,原名"文殊塔",又因"文殊阁"而得名。   "文殊阁"为"同州长兴万寿禅院"的主体建筑。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别驾杨公所建,高三层,高百余尺,因塑文殊菩萨像得名。文殊阁因年久,早已倒塌。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在阁基建塔立碑,故命名"文殊塔"。塔共4层,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冬,拆上层又续增3层。民国战乱,摧毁塔顶及塔身半壁。民国廿五年(1936年)驻军冯钦哉倡议,在"长兴万寿禅院"故址,兴建"方山公园",又在"文殊塔"基础上重建文殊新塔。   该塔系砖质阁楼式空心塔,六角七层,从第二层起,每层各开六个坚式长方形窗,底层南北各开塔门,另开四个圆窗。层檐为外叠涩五层,塔顶各角为象鼻挑角,并可悬铃。内置螺形木梯和栏杆,可攀沿旋转而上。1986年县政府又增固塔基,修建铁栅、花池、形成了街心花园。   在周围进行参观,足以看出古代大荔不仅是战略要地,对佛教的宣传也丝毫没有放松,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佛教的快速发展。

大荔县朝邑镇大寨子村,有一个金龙寺,寺内建有一塔,名曰金龙塔。要知金龙塔的来历,这里有一个传奇故事。

相传,隋大业十三年,李渊率兵从山西蒲州渡过黄河,经过一天激战,终于打败了隋军,占领了长春宫。李渊便将长春宫作为大本营,准备一举攻克长安,夺取江山。贞观元年,唐太宗回到他攻克长安,挥师洛阳的大本营朝邑长春宫。第二天清晨,他来到当年他梦见金龙腾飞的地方,下旨在此修建金龙寺,并在寺内建一高塔,赐名金龙塔,以召示天下:此处是兴龙之地。

金龙寺建成后,唐太宗在位23年,几乎每年都要到金龙寺进香,文武大臣争先恐后进寺许愿,此后千年,金龙寺游人如织,香火旺盛。

大荔县城宝塔的来历?

大荔县位于中国陕西省宝鸡市境内,宝塔是该县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大荔县城宝塔,也称为大荔县城楼,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大荔县城宝塔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唐代。据传,唐朝时期,大荔县的县城曾经修建了一座高耸的木塔,作为观察和防御用途。后来,在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1566年),原先的木塔改建成为砖石结构的楼阁式建筑,即现今的大荔县城宝塔。

大荔县城宝塔位于县城中心的广场上,由砖石建造而成,呈八角形。宝塔高约37米,共九层,外观雄伟壮观。宝塔内部设有楼梯,可以登塔远眺,俯瞰整个县城美景。

大荔县城宝塔不仅是县城的象征,也是当地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大荔县悠久的历史和变迁,同时也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欣赏。

请注意,以上信息是基于历史记载和常见的资料,具体的细节和传说可能因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如需进一步了解,建议您咨询专业的历史研究机构或当地相关部门。

1、原来是同州长兴万寿禅院的主体建筑文殊阁,因文殊阁得名,这一片,过去是佛教场所。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别驾杨公所建,高三层,因为塑文殊菩萨像得名。文殊阁年久失修,不见了。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在阁基建塔立碑,因此,叫文殊塔,四层。光绪四年(1878年)又增加三层。

2、2008年,该塔被省政府公布列入陕西文保单位。位于县城北大街北端,又称文殊新塔,是因为民国时期建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洛阳宝塔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洛阳宝塔历史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大荔县城宝塔的来历_大荔县城宝塔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