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的神话传说有哪些?
1、万年创历法的传说
古代有一个叫万年的年轻人,当他看到当时的节日非常混乱时,他就有了安排节日的打算。但他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
一天,他厌倦了上山砍柴,坐在树荫下休息。阴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日晷来测量一天中的时间。
后来,悬崖上滴水的泉水启发了他,他开始做一个五层的漏壶来计算时间。日复一日,他发现每360天,四季都在重复,一天的长度也在重复。
2、贴春联和门神
在古代一个鬼世界,里面有一座山,一棵3000英里长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金鸡在早晨啼叫,在夜晚徘徊的鬼魂都会回到鬼域。鬼域之门位于桃树的东北部。
门口站着两位神人,分别叫沈茶和于雷。如果一个鬼魂晚上做了一些对自然和理性有害的事情,沈茶和于雷会立刻找到并抓住它,用芒苇做的绳子绑起来,然后送去喂老虎。因此,全世界的鬼魂都害怕沈察和于雷。于是百姓用桃木雕刻自己的外貌,放在门口,以防恶害。后来,人们简单地在桃板上刻上了沈茶和于雷的名字,认为这样做也可以压制邪恶,消灭邪恶。这种桃花板后来被称为“桃花符”。
3、年兽的传说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淮安的春节习俗和来历?
春节的时候会吃饺子,晚上睡觉不关灯,大年初一早上不晒衣服,还有放放鞭炮 ,这个是很久的时候就流传下来的 ,据说放鞭炮是为了赶走不干净的东西 ,吃饺子是寓意一家团团圆圆
蛋饺的寓意和由来?
蛋饺的寓意:招财进宝。
蛋饺,追踪溯源,有人说,它是客家人发明的。据记载,秦汉以后,由于王权之争,北方战乱不断,造成中国历史上五次人口大迁移,中原地区的百姓及官宦士绅向南方地区迁徙,最后在赣、闽、粤三省交界地区稳定下来,形成了客家民系。北方人爱吃饺子,但南方没有麦子,客家人只好想方设法用其他原料包饺子——用红薯粉做饺子,称之为薯粉饺子;用豆腐包饺子称之为酿豆腐;用鸡蛋皮包饺子就称之为蛋饺。
然而,上海人吃蛋饺也是颇有渊源的。张爱玲的小说《半生缘》中描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时就提到过:“饺子、蛋饺都是元宝。 ” 而且,蛋饺因色泽金黄,更有“金元宝”之寓意。吃上一口蛋饺,味道鲜美又吉祥。
寓意:招财进宝。 蛋饺的来源: “江湖”上有着不同的传言,有人讲,蛋饺由客家人发明。因南方没有麦子,做不成北方的饺子,客家人就想方设法用其他原料包饺子:用豆腐包的称为酿豆腐,用鸡蛋皮包的便是蛋饺。
春节为什么要吃饺子,饺子的来历和传说?
吃饺子原因
春节吃饺子有良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因为天寒地冻,黄土著土偶的耳朵很轻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著土偶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庶民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外形,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物,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利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饺子馅的寓意
春节饺子的馅来说,大致可分为荤,素两种。各种肉馅,海鲜馅,蔬菜馅,肉菜合馅等等
俗话说“初一饺子初二面”。大年初一,这天,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民俗专家介绍说,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必不可少的美味。说到过年的吃,总是“初一饺子”打头儿。
在包饺子时,人们经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蜜,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祥。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聚发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春节习俗的传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春节习俗的传说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