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亮与殷浩的典故?
典故是“拾人牙慧”
东晋时候,有一个名叫殷浩的人。因为他曾经当过“中军”的官职,所以被人称为“殷中军”。他曾被任命为“建武将军”,统领扬州、豫州、徐州、兖州、青州的兵马,后因作战失败被罢官,并流放到信安(今浙江省境内)。殷浩很有学问,他爱好《老子》、《易经》,并能引经据典谈得头头是道。
殷浩有个外甥,姓韩,名康伯,非常聪明,也善于谈吐,殷浩很喜欢他,但对他的要求却十分严格。殷浩被流放时,康伯也随同前往。有一次,殷浩见他正在对别人发表言论,仔细一听,康伯所讲的,完全是抄袭自己的片言只语,套用自己说过的话,没有他个人的创见,却露出自鸣得意的样子,很不高兴,说:“康伯连我牙齿后面的污垢还没有得到,就自以为了不起,真不应该。”
殷浩(303~356年),字深源,陈郡长平县(今河南西华县)人,豫章太守、光禄勋殷羡之子,东晋时期大臣、将领、清谈家。
李典忘隙的历史典故?
李典家族是山东境内一个大家族,曹操入主兖州之后,李家积极向曹家靠拢,后来陈宫带吕布抄袭曹操老巢,张辽杀了李典家好多人。
吕布被杀之后,张辽加入曹营,与李典成为同事,后在逍遥津的时候,李典不计较之前的与张辽的嫌隙支持张辽,最后成就了,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故事。
弦歌三径是什么典故?
这还需要从典故的来源说起。据东汉末年人赵岐的《三辅决录·逃名》记载,在西汉末年,王莽篡权专政,兖州刺史蒋诩不愿做官,就归隐乡里。
他不愿和外面的官场之人交往,在自己家庭院中就开辟了三条小路,只和同样隐居不求功名的羊仲、求仲这个两个隐逸之士交往。
因为这是隐逸之士所行之路,后来就用“三径”来指隐士隐居之地,或隐居避世与寄情山水田园,陶渊明的句子就是用来指代要归隐之地。
濮阳攻吕布之时典故?
“濮阳之战攻打吕布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故事。
公元200年,曹操率军攻打吕布,在濮阳交战。曹军中的陈宫向曹操建议:“吕布虽勇,但内部矛盾很大。如今他的部队仅仅是来自其他独立部落的++,没有内部组织和秩序,我们应该分化他的军队。” 曹操听从了他的建议,派遣陈宫去劝降吕布的军官张辽,成功说服他投降,并袭击吕布的后方,最终吕布败北。
这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诡计之一,鲁迅在《范进事件》中说:“即所谓‘濮阳之战攻打吕布时,中央一军主力师司马懿,攻到一半,撤回了营地。留下曹操,中间留一条街。曹操看不下去,问司马懿,司马懿答曰,‘搞他们内部矛盾,已经开始了!’突然中途,陈宫先去说服了张辽投降,吕布也正进击张辽,这时候后方又袭击,吕布大败,张辽之后,曹操又得了许多名将。”
公元194年曹操东征徐州时,张邈和陈宫叛迎吕布,郡县皆应,吕布占领了兖州大部分地区。只剩下鄄城和范、东阿两县还在曹操部将荀彧、程昱手中。曹操引军回救,进攻濮阳。曹操失利,几近被吕布所获,后来重整旗鼓,与吕布对峙百余日,因蝗灾引起饥荒,双方各自撤退。
至孝格天典故?
经典历史名人故事——孝德格天
吴明彻,南北朝时陈秦郡人, 字通昭, 幼年丧父, 天性至孝, 家贫无力为葬,于是勤力耕种, 盼望收成 五谷获利葬父。可是当时正逢旱灾,田里五谷幼苗都 枯萎了, 明彻见状伤痛号泣, 仰天哭诉。一片诚挚孝 心, 感动上苍, 经过数日,有人从田里回来告诉他 说:“谷苗已经更生了。”明彻不信, 亲往察看,苗稼 果然恢复生机。到了秋季,大获丰收足够充作安葬费用。
当时有位叫伊氏的相地师, 善于占下墓地, 对明 彻的长兄说:“葬礼那天, 必有人乘白马, 追逐小鹿 经过墓地, 这是最小孝子将来必定大贵的征兆。 ”到时, 果然有此应兆, 明彻就是最小儿子。
侯景入寇京都时,明彻家中有粟麦三千斛,而邻 里居民饥饿困穷, 于是明彻建议其兄, 按乡里每户人口, 平分赈济,又与乡民同甘共苦, 扰乱乡里的众盗 匪听到消息,纷纷逃避而去,仰赖他救助而生存的民众甚多。
明彻以军事有功, 累迁为安南将军,陈宣帝时协 议北征,明彻决策请行,于是奉诏加升为侍中官职统领众军,进而克服仁州,受封为南平郡公,迫近寿阳擒掳王琳等,奉旨为车骑大将军,进攻彭城,又大 破齐军。官至司空, 都督南兖州刺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兖州历史文化典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兖州历史文化典故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