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1974年的经历?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洵的儿子。苏轼没有在1974年去世,他在1974年时尚未出生。因此,我无法回答他在这一年的经历。
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苏轼自愿调任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县),那儿离苏辙任职的济南很近。他在密州也作了许多烩炙人口的文学名作,如 《超然台记》、《水调歌头 ·中秋怀子由》、《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苏东坡是眉山哪里人?
苏轼,字子瞻,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北宋文学家、艺术家、医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南宋理学方炽时,加赐谥号文忠,复追赠太师。有《东坡先生大全集》及《东坡乐府》词集传世,宋人王宗稷收其作品,编有《苏文忠公全集》。
其散文、诗、词、赋均有成就,且善书法和绘画,是文学艺术史上的通才,也是公认韵文散文造诣皆比较杰出的大家。苏轼的散文为唐宋四家之末,与唐代的古文运动发起者韩愈并称为“韩潮苏海”,也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更与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父子三人,同列唐宋八大家。苏轼之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其词“以诗入词”,首开词坛“豪放”一派,振作了晚唐、五代以来绮靡的西昆体余风。扩展资料:人物成就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
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
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
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苏轼人物传记?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苏轼,一个璀璨的名字,照亮了中国文化艺术的星空。他那特立独行的人格,狂放不羁的个性,以及无人企及的艺术成就,都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文人。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宋文“欧苏”;他的诗与黄庭坚并称宋诗“苏黄”;他的词与辛弃疾并称宋词“苏辛”;他的书法,并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流派之一;他的画,虽略逊于以上艺术形式,但毕竟开创了自成一统的湖州画派……
苏轼(1037年1月-1101年8月),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与黄庭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眉山历史上真实的事情?
眉山故事传说:程夫人教子
人们习惯于把自己的理想、信念、喜好、愿望、追求,寄托于历史事件或口头故事之中,让它流传开去。四川人爱说:“家乡的龙门阵摆不完。”眉山人更常说:“三苏故里的故事多得很!”一提到三苏故里,眉山人便会眉飞色舞,侃侃而谈。
首先要讲到的是苏东坡的达观人生、创新诗文、兴建水利、烹饪养生等许许多多故事。同时也会讲起蚕丛、彭祖这样的先贤,张纲、李密、虞允文等这样的忠臣孝子,以及他们的动人故事。
此外,诸如苏东坡等知名人物的生活状况,瓦屋山等著名形胜的形成、“丹棱”等特有地名的由来,“圣山仙茶”等特色物产的形成,人们都会以虚幻的、神话的构想,以传奇的、理想化的形式,编撰出许多生动的故事,借以表达他们对事物的评价、对美好的憧憬。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人物眉山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人物眉山公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