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礼节手势?

一 稽首

第1步:举手齐眉

第2步:双膝跪下

第3步:头伏地一段时间,仍举手齐眉

第4步:直起上身,仍举手齐眉

第5步:双膝起,仍举手齐眉

第6步:手放下

二 叩首

第1步:举手齐眉

第2步:单膝跪下

第3步:头触地。手放于两旁

第4步:直起上身,手复齐眉

第5步:单膝起,仍举手齐眉

第6步:手放下

拜(若要重复叩首的话,仍跪着但直起上身,手复齐眉,是为兴。再头触地,手放于两旁,是为拜。这样来回重复,就看几拜了)

三 顿首

第1步:双膝跪下

第2步:手交叠放于地,低头

第3步:顿首

第4步:双膝起

四 空手

第1步:双膝跪下

第2步:手交叠放于地,头碰手(但不要碰上)

第3步:双膝起

五 作揖

第1步:举手齐眉

第2步:庄重缓慢的鞠躬45度同时两臂自眉下移至胸部

还有微微的作揖

第1步:举手齐胸

第2步:微微鞠躬

六 颔首(答礼,用于受礼者对施礼者的答谢)

平时起立而不是坐着的时候,叉手于腹部,微微的鞠躬颔首

七 拱手

只举手齐胸一下,上身不动

八 万福

第1步:举手齐胸,但在左胸侧

第2步:右脚后支

第3步:庄重缓慢的屈膝并低头

后来的万福,就像现在常看到的一样

第1步:双手轻轻搭于左胯处

第2步:右脚后支

第3步:微微屈膝并低头,口道"某某万福"

滕州风俗?

1. 滕州柳琴戏俗称拉魂腔,又有拉呼腔、拉后腔等名称,1953年正式定名为柳琴戏。它形成于清代中叶以后,主要分布在江苏、山东、安徽、河南四省接壤地区。柳琴戏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以鲁南民间小调为基础,受当地柳子戏的影响发展起来的;一说是由江苏海州传播而来。

2.滕州五里屯的大洪拳,是中华武术的一种,属于长拳类。其特点是架势优美、舒展大方、起伏分明、攻防有力,源于少林寺,在我国北方比较流行。鲁南地区,以滕州五里屯的几位拳师最为有名。

3.松枝鸟产于滕州市界河镇西西曹村。据调查在周围数省也只有西西曹村生产。松枝鸟是用秫秸与棉花等物做成小鸟,因插在松枝上销售而得名。传说松枝鸟为鲁班所创,鲁班曾创造木鸢,松枝鸟是否是制作木鸢的雏型或模型不得而知。

4.人灯舞是山东滕州地区流行的一种民间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起源于薛滕一带,以薛城为主要活动区域,形成于明末清初,俗称“人灯”。

5.渔灯秧歌又称太平歌。它兴于台儿庄区邳庄一带,隋唐时期,鲁南民间就盛行竹马、秧歌渔灯。秧歌是土生土长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是一种民间乡会艺术,流行于台儿庄运河两岸,春节期间由村庄自发地到各乡会演出。

6.花棍舞,俗称“打花棍”,以其舞蹈道具“花棍”而得名。“花棍” 用一米长竹竿制作,当中嵌几根铁轴,每轴穿三、四枚铜制钱,舞时遍身拍 打发出沙沙声响,因此又名“沙拉叭子”。

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唐朝实行的是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比如说册封、和亲、设立机构等。注意与少数民族搞好关系,在各民族地区设立行政管理机构,任用当地民族首领做长官,尊重当地的民族风俗习惯。册封: (1)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2)唐玄宗封粟末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 (3)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和亲: (1)贞观年间(唐太宗),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2)8世纪初(唐中宗),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尺带珠丹;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3)9世纪中期(唐穆宗),唐蕃会盟。设立机构: (1)唐太宗时期,在设立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 (2)武则天时,设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南广大区域。通过以上各项政策措施,唐朝增进了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边疆各族和内地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也使得民族之间的大融合得到了促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的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滕州风俗,唐朝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