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把头节习俗?

每到这一天都要搞一些祭祀活动。传说老把头叫孙良,家住山东莱阳,到长白山挖参饿死了。孙良死后,他的魂灵帮助挖参人解难。如果放山人挖不到参或者迷失了路,只要祷告,他就会帮忙。唯坏人得不到帮助。

放山人很重视这个节日,除了表示纪念,主要为乞求保佑,放山时能挖到大山参。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文学

序号项目名称项目申报地(市)或单位备注

1满族说部省文化厅(已进入第一批国家级名录)

2九台满族石氏家族萨满传说长春师范学院

3牛子厚故事吉林市

4黄龟渊的故事延边州

民间美术

1关云德剪纸九台市

2马氏布偶吉林市

3潘氏剪纸吉林市

4王氏布贴画吉林市、长春师范大学

5满族剪纸珲春市、东辽县

6长白山满族剪纸通化师范学院

7长白山满族枕头顶刺绣通化师范学院

民间音乐

1长白山森林号子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白山市

2赵家传统古筝技艺长春市

3乌拉陈汉军旗香音乐吉林市

4舒兰鼓吹乐舒兰市

5朝鲜族洞箫珲春市、延吉市

6蒙古族四胡音乐前郭县

7蒙古族民歌前郭县

8蒙古族马头琴前郭县

9乌拉满族萨满音乐吉林市、长春师范学院

民间舞蹈

1乌拉满族秧歌吉林市

2乌拉陈汉军单鼓舞吉林市

3朝鲜族牙拍舞安图县

4朝鲜族扇子舞延边州

5朝鲜族刀舞图们市

6朝鲜族圆鼓舞图们市

7朝鲜族鹤舞安图县

8朝鲜族碟子舞珲春市

9朝鲜族长鼓舞图们市

10朝鲜族手鼓舞图们市

11朝鲜族棒槌舞图们市

12朝鲜族象帽舞延边州(已进入第一批国家级名录)

13双辽太平鼓双辽市

14蒙古族安代舞前郭县

曲艺

1吉林二人转省艺术研究院(已进入第一批国家级名录)

2榆树东北大鼓榆树市

3朝鲜族三老人和龙市

4蒙古族乌力格尔前郭县(已进入第一批国家级名录)

杂技与竞技

(3项)

1满族珍珠球伊通满族自治县、吉林市

2满族欻嘎拉哈吉林市

3朝鲜族秋千、跳板延边州(已进入第一批国家级名录)

传统戏剧

1黄龙戏农安县

2舒兰皮影舒兰市

东北野山参什么时候采?

在长白山区,挖参通常在谷雨后、白露前这段时间。

历史渊源:

“长白山采参习俗”历史悠久,早在公元3世纪中叶,就已经开始有人采挖人参。长白山区的人们把进深山老林寻找采挖野山参称为“放山”。参与放山是一个男人成熟的标志。原始森林中生存条件极为恶劣,因此放山是对人的胆量、智慧、体能乃至道德的考验和锻炼。为了生存和找到、挖掘、保存人参,客观上需要一些山规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经过千百年来历代放山人的实践,逐步“闯”出并形成了一整套由专用语言、行为规则、道德操守、挖参技术、各种禁忌等构成的放山人自觉遵守的独特的民间风俗,暨长白山采参习俗,经放山人师徒之间口传身授,世代相传至今。

民俗活动:

在长白山区,挖参通常在谷雨后、白露前这段时间。进山采参时,一般是几个人或十几个人一伙,称为拉帮,也有一个人进山采参的,即单棍撮。

拉帮进山时,有一个大伙都信得过的且有丰富放山经验的山里通当把头。采参工具有鹿骨钎子、索拔棍、快当刀、快当斧子、红绒绳、油布、铜钱等。入山时,采参人都带着小米、咸菜和炊具。进山的第一件事是选好地场,在窝风向阳山坳里用树干、树皮搭个窝棚,称之为压仓子。再搭个老爷府,供奉山神爷老把头。采参人搜山时横排前进,彼此距离约一棍,称之为排棍;排中间的人叫挑杆的;第一次放山的采参人(称初把)在边辊和挑杆的中间,也称之为压趟子。

扩展资料

长白山野山参

长白山野山参,一般生长在海拔1000~2000米的原始高山森林中,它的生长环境十分严格,要有一个乔、灌、草、藤兼备的植物体系伴生和以植物为基础的自我平衡相互维系的食物链,各种植物的分泌物相互影响,具备自然演化、自我更新的能力。长白山野山参生长速度十分缓慢,每年平均增重0.5克左右,30年的纯货才一钱重者较常见,遇恶劣气候蛰伏地下不出苗,消耗体内养分,重量甚至呈负增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放山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放山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老把头节习俗_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