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特色?

淮北市因煤而建,位于安徽省北部,农作物主要为小麦,玉米,大豆。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口子酒是淮北市的主要特产之一,淮北sa汤,临涣包瓜,培乳肉,羊肉汤,马蹄烧饼,麻油也是淮北的主要特产。淮北本地人口较少,外地人口很多,包括很多上海知青,也有小上海的别称。

安徽特色文化?

一:戏曲

  安徽戏剧表演艺术历史悠久,品种较多,名家迭出。地方戏种现存30余种,影响较大有黄梅戏、徽剧、庐剧、泗州戏、凤阳花鼓、坠子戏、花鼓灯等。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主要流传在安庆市一带,与京剧、评剧、越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一个剧种。但形成一个完整的剧种,吸收了京剧、汉剧、昆剧、越剧、评剧等众多姐妹艺术的精华。代表剧目:《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小辞店》等。

  徽剧:徽剧是一种重要的地方戏曲声腔,主要流行于安徽省境内和江西省婺源县一带。明末清初,乱弹声腔传入安徽,与地方声腔及民间音乐结合,在安庆府的石牌、枞阳、桐城等地形成拨子。乾隆年间,拨子与四平腔脱胎而来的吹腔逐渐融合,形成二簧腔。清乾隆年间,“三庆”、“春台”、“四喜”、“和春”四大徽班先后进入北京演出,名噪华夏,这就是著名的徽班进京。清道光、咸丰年间,徽剧在北京同湖北汉剧等剧种结合,逐渐演变成京剧。

  庐剧,旧称“倒七戏”,是安徽省地方戏主要剧种之一。清末以来,流行于安徽境内的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它在大别山一带的山歌、淮河一带的花鼓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了锣鼓书(门歌)、端公戏、嗨子戏的唱腔发展而成。曲调清新朴实,优美动听,很受当地群众喜爱。代表剧目为《借罗衣》、《打芦花》、《讨学钱》、《休丁香》、《雪梅观画》、《花园扎枪》。

淮北市什么时候建市?

濉溪市成立后,随着生产建设的不断发展,1963年7月,宿东煤矿筹备处并入濉溪矿务局,淮北矿区的厂矿企业已分布于萧县、濉溪、宿县三县。1964年4月7日,华东煤炭工业公司转国家煤炭工业部批复:“濉溪矿务局改名为淮北矿务局”(《淮北矿务局志》)。此次改名,为“淮北市”作为城市的名称又朝前迈进了一步。

濉溪矿务局改名为淮北矿务局后,为了更确切地反映地区特点和统一名称,1964年5月7日,濉溪市人民委员会向安徽省人民委员会上报《关于请求将“濉溪市”名称改为“淮北市”的报告》。

《报告》提出:“我市是一个以煤炭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城市,随着生产建设的发展,目前属市领导的矿、厂企业已分布到濉、萧、宿三县境内,由于我市在地理位置上与濉溪县相比邻,名称上亦无区别,所以对外行文和相互联系工作上有很多不便,甚至往往发生误会,有的把市当作县,有的把市和县当作一个单位,有的上级和兄弟单位来联系工作的同志,因此跑了不少弯路,影响了工作,特别是信件投递上投错现象很多,为此原濉溪矿务局已经中央煤炭部批准,从今年3月份起改名为淮北矿务局,目前矿务局党委和市委仍合署办公,为了确切地反映地区特点和统一名称便利工作起见,我们意见将濉溪市的名称也相应地改为淮北市”。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安徽省濉溪市改名为淮北市问题的批复》((71)国发电5号,电报总号0094,月号16,1971年3月30日)

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关于国务院同意濉溪市改名为淮北市的通知》(电报字17号,办号0053,1971年4月2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淮北历史文化特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淮北历史文化特征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安徽特色文化,淮北历史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