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历史的名意象?

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古来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长期的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长亭:长亭是陆上送别之所。

西楼:“西楼”也是送别之所。

二、植物类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里喻离恨。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也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时期的梅花诗,大多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松柏: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芦花有飘零之意,“丁香结”常用来写心中愁结,而莲有“出污泥而不染”的特征等。

黍离: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杨柳:杨柳依依,离情与杨柳相关合,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柳”这一意象,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成了历史文化的积淀。以折柳表惜别。“柳”,“留”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菊花:以菊花喻坚贞高洁的品质。

莲: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红豆:以红豆表男女爱情。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竹:气节、积极向上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中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传统意象,如杨柳?

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意象,如“雁”“柳”“菊”“竹” “莲”等,它们在诗中往往具有象征意味。

(1)雁 乡思(信使) 柳 别情(送别) 菊 淡泊(清高)

(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予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国,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很普遍。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未怀李白》)。

  杨柳: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故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冷门的诗歌意象?

如王昌龄《送柴侍御》中“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同时,青山也是故乡的象征。

如谢眺《游东田》中“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另外,青山也是历史与永恒的象征。

如杨慎《临江仙》中“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4、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典型的陆上送别之所。

5.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6.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如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文化意象宋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文化意象宋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代表历史的名意象 历史文化意象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