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家中添灯是什么意思?
- 2、添灯加油典故?
- 3、陕西送灯的讲究?
- 4、上灯节的由来?
家中添灯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前一年家里生了男孩,并且是在正月初十之前己经满月的孩子,到了正月初十这一天就要“上灯”,也就是“添竹”。如果没有满月,则上灯的时间就到了下一年的正月初十。上灯时由男孩父亲从家门口放鞭炮到指定的地万。灯上要写上男孩的名子
添灯在传统习俗里面是有添丁的寓意和祝福,当家里喜得男孩,也会添丁庆喜。
添灯是需要点大花灯,又分为开灯和结灯,开灯就是男孩降生的第一个正月初一,家里长輩都会为他在祠堂里挂一个灯笼祝福。直到正月十五,需要将灯升天,即是结灯。
添灯加油典故?
道光年间,张之洞的父亲张瑛任职安龙城,张瑛非常重教。每天夜里都派两个差役到了交更的时候,从知府衙门中走出来,前面的一个提着灯笼,后面的一个挑着桐油篓,沿着大街小巷游走,只要见到哪户人家亮着灯光,并有读书声,两人便会停下来,高唱一声:“府台大人给相公添油啰!”等读书人开门后,后面的一个差役便放下油篓,取出油筒,再从油篓中舀出清亮的桐油,倒进这个读书人的灯盏里,并补上一句:“府台大人祝相公读书用功,获取功名。”随即又向另一户亮着灯光、有读书声的人家走去。
就这样,张锳派人每晚给安龙城里的读书人添加灯油,前后坚持了13年,不管天晴下雨,夜夜如此。“加油”一词,也就因此流传。
陕西送灯的讲究?
在中国这博大的土地上,每个地区过元宵都是各有千秋,各自有各自的特色之处。而且都是从很早开始流传下来的。本期传统节日为你介绍陕西那边过元宵节的习俗。那边的习俗很亮眼呦。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因为这天的礼俗食品为元宵而得名。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里装糖馅的圆形食品,滚粉的叫元宵,包粉的叫“汤圆”,取其团圆和睦之意。这天的主要活动是观灯,所以也叫做“灯节”。道教称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合称“三元”,分属天、地、水三官的诞辰。
上元燃灯的记载很早,远在汉代,就在这天晚上燃灯,以纪念太乙神(北极星君)。据记载,汉明帝从西域引进“腊月赏灯”的习俗,西域腊月晦日,称为大神变,该日烧灯表佛。此俗引进中国后,逐渐发展为赏灯。唐代把赏灯的时间正式定为正月十五,据史书记载,睿宗景云二年(711)正月十五日夜里,于安福门外,做了一个20丈高的灯轮,用锦绣加以装饰,挂上5万盏花灯,就像一株巨大的花树。成千的宫女和长安++在灯下唱歌跳舞。
到了唐玄宗时,元宵赏灯更为盛行。规定元宵节前后三夜驰禁,开市赏灯。宋代与唐朝相同,曾颁布诏令,把元宵节赏灯作为一项制度定下来。明太祖建都南京,为了招徕天下富商,放灯十天。清太宗时,仍然规定元宵三夜,开市赏灯。到了近代,全国各地赏灯的日期,虽然参差不齐,但赏灯的风俗已经固定化了。民国以来,元宵节赏灯的时间一般为三天,正月十四日为“试灯”,正月十五日为“闹灯”,正月十六日为“完灯”。
上灯节的由来?
“上灯”的由来:“灯”通“丁”的谐音,又是光明、希望、灯火燎原、生生不息,象征南方人从中原祖地一路披荆斩棘,最后落户在湘、桂、闽、粤、赣等地区,其独特的生活经历,由此产生的尊祖念恩的传统,借“上灯”庆祝“添丁”。
“上灯”习俗的变化:上一年度生了儿子的人家在新年的元宵节前后这些天就要在自家祠堂里上灯,即挂上一盏精美的灯笼,制作上灯酒邀请函诚挚邀请亲朋好友前来喝上灯酒宴。现今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现在很多喜得千金的也上灯啦!也举办上灯酒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添灯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添灯习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