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生平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平简介_上饶有哪些千年古镇

早年经历

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因为辛弃疾的先辈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出自《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因而他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二十一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两千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当街++示众,后砍头)。

在起义军中的表现,以及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 。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五岁。

辛弃疾初来到南方时,对南宋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赵构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所以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已经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却反应冷淡,只是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于是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这显然与辛弃疾的理想大相径庭,虽然他干得很出色,但由于深感岁月流驰、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内心也越来越感到压抑和痛苦。

上饶有哪些千年古镇?

铅山县的河口镇,信州区的沙溪镇,鄱阳县阳的石门街镇以及德兴市的海口古镇,是上饶市的四大古镇。

河口古镇是著名古代商业重镇,有河口古街为证,也是茶业古道的起点之一,鹅湖书院是中国四大的书院之一。沙溪古镇商业发达,辐射四乡八里,夏布纺织历史久远。石门街古镇和安徽省的东至县的石门镇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海口古镇更是一个历来名人不断的地方。

逼人离开自己的典故?

辛弃疾人生最后的岁月中,隐居在江西上饶的铅山。暮年时曾替堂弟茂嘉填过一首送别词,因此名为《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全诗打破了词作常用的写法,不用上、下阙。连用了五个历史典故,以三女二男,五位历史名人事迹,来表达远离故国,杜鹃泣血似的长天遗恨。读来闻之,泪流满襟。

一、原作赏析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南宋·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词作意译:

绿树枝头的伯劳鸟儿,刚刚停止了鸣叫。鹧鸪又叫着“行不得也,哥哥”。与此同时,杜鹃也在说“不如归去”。

鸟儿们悲苦的声音一直叫到夏至,春天的光景一去无踪,百花全都枯萎了。它们的声音是那样的悲苦,但还是比不上人间离别之情。

苦不过汉元帝时明妃出塞,皇帝下令让乐工在马背上弹奏琵琶,以慰其思乡之情。

苦不过汉武帝陈皇后,因失宠被打入冷宫,临行前拜别“金阙”,终身怨锁长门。

苦不过《诗经》中,卫庄公的妾室戴妫。好不容易母凭子贵当上太后,还没过上好日子,又因为政变被赶出了国门。

苦不过汉代名将李陵,曾经英勇抗击匈奴,力竭被俘后投降,从此败坏了家声。后来他送苏武回到了汉朝,自己却再也回不来。

苦不过战国时期燕太子丹和高渐离,在易水河畔为荆轲送别。所有的人都穿着白衣,因为他们早就知道“壮士一去不复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铅山古代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铅山古代历史人物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