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是一个什么典故?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其实这句话说的并不是萧何而是韩信,这是问什么呢?
韩信早年的经历大家应该都了解一些,最耳熟能详的就是胯下之辱,说的是一个屠夫看不惯韩信每日佩剑而行,当众阻拦他说:“你长的高大,又喜欢带剑,其实你内心很懦弱,如果不怕死就刺死我,不然就从我胯下爬过去。”韩信注视他几秒,然后从他胯下爬了过去。后世虽然都认为韩信有大志,不愿和小人一般见识,但是从这件事我们不难看出他当年的落魄,是一个任人宰割的小人物。
后来韩信参加了项羽反秦的队伍,并多次项羽献计,但是都没有受到采纳,我们不难想象每次被项羽拒绝之后面临周围的冷嘲热讽。韩信在项羽军中不得志便转投到了刘邦军中,在刚开始的时候也是一直默默无闻,甚至有一次受罚被处死。
这时候萧何救了韩信一命,至于韩信和萧何是怎么认识的,我们只能推测一下,或许萧何在巡营的时候偶尔遇到韩信,又偶尔谈了几句,认为韩信有大才。再到后来有一天晚上刘邦军中发生了一次集体逃跑事件,韩信也这这批人中,萧何知道后大为震怒,骑上战马就追韩信而去,最后把韩信带了回来,这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
之后在萧何的举荐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为三军统帅,韩信的军事才能也在此后的战役中发挥的淋漓尽致,创造了很多军事上的奇迹,——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水一战,四面楚歌等等,可是说刘邦的天下一大半都是韩信打下的 , 功高盖主。
刘邦得到天下后有很多人都多韩信不放心,刘邦的皇后吕雉找来萧何商议对策要除掉韩信,这时不知萧何心中是何种感受,是不忍,还是除之后快?或者当年追不回韩信,就早早下手了吧,这种人自己用不了,更不能让别人得到。总之萧何出了计策,把韩信引进长乐宫杀死在这里。
历史上有哪些为国家利益而献身的英雄人物?他们的故事分别是什么?大概的内容是什么?
1、岳飞,抗金名将,眼看就要实现自己恢复河山的理想,却被宋高宗和秦桧联手以13道金牌招回,百姓含泪挽留,岳飞含泪说:“我不能违抗皇帝命令啊。”后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在杭州风波亭,同时被害的还有他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
2、文天祥,反抗元朝的南宋丞相。被捕后始终不屈,忽必烈亲自招降四次始终无果,最后只得下令处斩,就义时年仅47岁。
3、李纲,北宋丞相。在金朝强大扬言要进攻北宋时,力排众议,坚持抵抗,组织了著名的东京保卫战,并取的胜利。虽如此,还是遭到了投降派的陷害,朝廷议和,李纲被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胜利历史的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胜利历史的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