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来历和风俗的简短介绍?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来源于上古道教腊祭,神农氏“始作腊祭,以告上苍”,遂形成在年终时祭祀农谷,庆祝当年已得收成,祈求来年民丰岁稔。
《礼记》称“天子大蜡八”“八蜡以祀四方”,在民间逐渐固定以腊月八日为道教腊祭日,俗称腊八节,此日喝腊八粥的习俗,亦源于腊祭“合聚万物而索飨之”所表达的终始交接、丰隆安定的思想感情。
腊八节是什么节?要做些什么活动?
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 农历十二月八日为中国腊八节,民间有食腊八粥的习惯。腊八粥也叫八宝粥,相传腊八节是佛祖“成道”之日,佛寺要仿效牧女献糜的故事,取八种香谷和果实制粥供佛,故名八宝粥,腊八粥制法简单,营养丰富,味道香甜。到了宋代,民间争相效仿,广为流传,成为一道深受人民喜爱的美食。
腊月初八被佛教界奉为佛成道日,寺中僧尼常以糯米、芝麻、苡仁、桂元、红枣、香菇、莲子等8种食物合煮“八宝粥”,邀请周围山民共进圣餐,并施舍给民家老幼分食,以示对佛祖的敬奉。其后渐成民间自煮八宝粥(称腊八粥)食用。形成了吃“腊八粥”风俗。
每逢农历十二月八日,古代寺院要取香谷和果实等杂煮成粥糜敬佛,民间也效法在腊月初八煮这样的粥吃,以消灾除病。宋代杭州民间的腊八粥是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和米煮成的。明清时各地盛行吃腊八粥。
腊八粥名义上要凑满八样原料,但也不拘泥,少者四五样,多者十几样均可。有些地方的腊八粥,是糯米、红糖和18种干果、豆子掺在一起熬煮的,十分隆重。用莲子、银杏、花生、红枣、松子加上姜桂等调料掺入大米煮成腊八粥,取其有温暖手足、滋补身体的功效。也有用豇豆、金针、木耳、豆腐、茨菇等煮成的腊八粥,这些是“细腊八”。普通人家吃的腊八粥,在米中掺入青菜、黄豆、蚕豆、豆腐、胡萝卜,荸荠煮成,是所谓“粗腊八”。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有些产玉米的山区,逢到腊八,以玉米代替稻米,做成“腊八麦仁儿”吃。农家风俗是每到腊八这天,都要做一顿腊八粥吃。腊八粥,就是尽家中所有,凡是好吃、能吃的东西,都可适量地放一点在锅里,黄豆、绿豆、豇豆、豌豆、地蛋、山芋、胡萝卜及小麦粉、玉米粉、高梁粉、大麦粉等,杂七杂八煮成一锅粥。常说吃得全,长得全。
腊八节的由来和意义心得体会?
腊八节,俗称“腊八” ,是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个传统节日。腊八也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后经历代演变,才逐渐成为如今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腊八节的由来小故事?
腊八的由来是西晋的时候有一个年轻人家境贫寒,他好几天没有吃饭了,在腊八的那天晚上,他发现了一只大老鼠,他本想把这只老鼠逮住吃掉,可是老鼠跑进了洞里,他没有办法,只能把老鼠洞撬开,然后在老鼠洞中发现了米,豆子,花生,葡萄干等许多坚果类的食物。
他把这些食物熬了一锅粥。
后来他获得了成功,但是每年还要让他的孩子们喝这个八宝粥,以示教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