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宁晋的风俗作文?

在我的老家河北宁晋,有一个十分有趣的习俗,正月哩剃头死舅舅!无论这个说法属于传统习俗,还是属于封建迷信,但我却一直保留着这个习惯,也算尊重舅舅的一种体现吧。

其实,在很久以前,我就专门写过一篇传说,刊登在《宁晋县故事卷》这本书上,大意是,有一个远近赫赫有名的理发++,春节前舅舅突然去世,因为他对舅舅感情极深,所以安葬好舅舅后,就在门口挂出一块牌子,牌子上面写道:正月不剃头,剃头思舅舅。

没有想到,传来传去,就然就把这句话传成“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了,因此就成为正月剃头死舅舅的有趣习俗。

记得我在老家的时候,都是每年春节前都把头发理好,然后就等着二月龙抬头的时候再去理发。偶然有一年因为事情繁忙,竟然忘记了理发,大年初二去姥姥家拜年,舅舅看见我的“长发飘飘”,问我为何不理发,我就说出了“正月剃头死舅舅”的习俗,没有想到刚从部队退伍的舅舅根本不相信这一套,非要亲自当场给我理发,还扬言道:“我就要看看你理发了,我能死了不!”后来被姥姥呵斥一顿,才不了了之。

还有一种说话就是,在清朝时,清廷把这种具有满族风格的发式在全国推广,但是有相当部分的人还是不忘明朝的统治,不少的人为了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剃头,为了来表示自己的思旧之情,然而这思旧之词正好与死舅谐音,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正月剃头死舅舅”之说。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正月哩剃头死舅舅”和大年初一吃饺子一样,成为我们老家春节一个别有风趣的传统习惯,虽然大家都明白“死舅”实际上是对“思旧”或“思念”,也是可以说是对亲人的一种思念,并没有单独指向舅舅的说法。

河北家乡习俗150字?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每家每户都会庆祝一番。那么河北的相关春节习俗又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除旧布新迎春忙

在河北民间,一进腊月(农历十二月),特别是吃过腊八粥,就有年味儿了。真正进入过年实质性准备阶段,是二十三日祭灶以后。俗话说是开始忙年,其主旨是除旧布新。民间歌谣说: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赶年集;二十八,把猪杀;二十九,做黄酒;三十儿,炖肉包饺子。意思是忙年的七天中每天有活干,天天有重点。

扫房子,是春节前最彻底的卫生除旧活动,充分体现了人们关注起居环境和自身清洁卫生的美德良俗。

一百年前河北保定叫啥?

保定古时候叫上谷、保州、靴城、保府。

1、上谷:上谷郡始建于战国燕昭王姬平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为燕国北长城的起点。

其地北以燕山屏障沙漠,南拥军都俯视中原,东扼居庸锁钥之险。

2、保州: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因清苑为宋太祖赵匡胤祖籍,又为北宋军事重镇,故于清苑县治所设保塞军,因此时地处宋辽交界之地,置保塞军和保州,故取保卫边塞之意为名。

3、靴城:由于保定地理位置紧邻京城,为军事要地,是京城立都的重要保障,军防所需,早在明代根据地形条件,将城池就由“土城”改为“砖城”,形成似“靴状”的平面轮廓,故有靴城之称。

4、保定府:始建于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李继宣知保州,筑城关、浚外濠、葺营舍、疏一亩泉河、造船运粮,保州始成都市。

元明时成为拱卫京师的重镇,清保定府为直隶总督驻地。

保定,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是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素有“北控三关,南达九省,畿辅重地,都南屏翰”之称。

今保定之名意为“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保定向来是“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

清代,保定为直隶省省会,是直隶总督驻地,自1669年至1968年的近三百年间,长期为河北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以及中国的区域性政治中心 ,新中国成立后也两度为河北省省会 。

保定以前叫什么名字 保定古时候叫什么

保定也是传说中尧帝的故乡,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是历史上燕国、中山国、。

保定市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如古莲花池、大慈阁、直隶总督署、清西陵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河北的家乡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河北的家乡历史文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河北家乡习俗150字,河北的家乡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