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豆腐汤典故?
朱元璋看到告示和图像后,吓得他不敢投宿乡里。在深山密林中艰苦度日。这一天,他在密林中发现了一处光亮,便悄悄地爬过去。用嘴舔破窗纸,往屋里一看,见两个老夫妻在吃馍喝汤。他壮着胆子走了进去。老妇人见他又饥又饿就给他做了一碗汤。他狼吞虎咽地填报了肚子。起身准备告辞。又转身问老妇人,这叫什么汤?老妇人心想穷苦人家的汤有什么名字,吃饱就是了,于是嬉笑地说:“翡翠白玉汤!”朱元璋暗暗记在心中。
后来,朱元璋打败元军,自立为帝,每日山珍海味,每餐佳肴不重样。可是尽管这样,他也没有食欲。闲来无事,上街闲逛,看见人们吃饭喝汤都很香甜,触景生情,便想起在深山中和的翡翠白玉汤。便回宫叫御厨做。端上来一小碗,他说做得不好,又换一个名厨做汤,还是不对口味。最后,他发告示,说会做翡翠白玉汤的有重赏。
老夫妻看到告示,想起当年的事。知道当年的逃犯已成了当今皇帝。老妇人便告别老夫,进了京城。
朱元璋正在为汤的事与太监大发雷霆,又一太监报告:“圣上,有一妇人前来做汤。”朱元璋转怒为喜:“快快请进,速速为朕做汤!”
老妇人烧开了水,放了些许调料,又放了几滴猪油,把青菜叶撕了几片,放入汤中,太监便端了上来。
朱元璋喝了一口便吐了出来:“大胆刁妇,竟敢戏弄朕。来人,将他带进来!”老妇人说:“皇上在深山之上,密林之中,吃的翡翠白玉汤便是小民所做,今日所做的与那次一模一样,不曾敢欺骗皇上。”朱元璋慌忙扶起老妇人:“恩人请起。”老妇人便说了汤的事。朱元璋感叹道:“同时一人所做,又是一样的汤,为何今昔味道不同。”老妇人道:“饥不择食,淡饭成佳肴,今日里......”朱元璋感叹:“婆婆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从此,朱元璋经常私访,体察民情。
白玉蟾的故事?
传说一个母亲在夜间做梦,梦见神仙给她一个白玉蟾蜍,她很惊喜地接受,视若宝贝。然后这个母亲梦醒就生了一个儿子,取名玉蟾蜍。后来,儿子渐渐长大,母亲父亲都疼爱儿子,可是不知何故,夫妻两人离开分居了。
母亲带玉蟾蜍到另一户,恰好这户姓白,儿子就改名叫白玉蟾了。
鸿山十八景的故事?
鸿山自古就有著名的“鸿山十八景”。十八景除天然景色外,多数是泰伯与梁鸿的遗迹,民间传说甚多。
鸿山十八景的故事:
泰伯墓
泰伯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吴地志》与《南徐记》载:泰伯死后葬在离梅里(今梅村、原“句吴”都城)东北正九里之遥的铁山尾南麓,从此铁山更名为“古皇山”。墓系东汉永兴二年(154年)敕建,吴郡太守糜豹作有《泰伯墓碑记》载其事迹。
墓前的照池作月牙形,周围墙蜿蜒而上,面积约三亩左右,照池北面为石牌坊即垣墉门,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上镌楷书“至德墓道”四个大字,顶的正中立有“古皇山”篆体字的火焰牌,两边刻有龙云飞舞、日月普照的图案,气势磅礴。进垣墉门向上是泰伯享堂。
正门檐柱上是邑令齐彦槐写的楹联:志异征诛三让两家天下,功同开辟一万古江南。五华门上去是明代建筑的“四棱碑”。里边有青石砌城,即是泰伯墓墩,高二米多,直径三米有余。1983年由江苏省、无锡县人民政府拨款修葺。
鸿隐堂
鸿隐堂,在鸿山南麓铁山岭下。原是东汉高土梁鸿的故宅。山门至后堂原有四进,堂上塑有梁鸿与孟光夫妻像。“鸿隐堂”三字的堂匾,是明代文徵明题写的。两边柱子上刻有北宋大诗人欧阳修对联: “隐德著句吴,千古溪山成胜地,名贤遗大汉,一室琴书乐性天。”鸿隐堂是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该堂年久失修,墙坍壁倒,梁鸿夫妇塑像在文革中被毁。1989年江苏省太湖风景区建设委员会,无锡县人民政府拨款修葺。
鸿泉井
鸿泉井在鸿山鸿隐堂前天井中。相传梁鸿夫妻隐居铁山后,带领乡民开垦荒地,后无水灌田。在当地老农建议下,梁鸿上山找泉。他在铁山岭半山找到一块湿地,随即挖掘,突然冒出清泉,灌溉了土地。种下禾苗获得丰收。唐高宗永徽元年将古皇山改名为鸿山时,此泉也命名为鸿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白玉县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白玉县历史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