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族以女子的哭嫁水平?
哭嫁”是汉、土家、藏、彝、壮、撒拉等民族的传统婚姻习俗,即新娘出嫁时履行的哭唱仪式活动。内容主要是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和哥嫂弟妹们的关怀之情;泣诉少女时代欢乐生活即将逝去的悲伤和新生活来临前的迷茫与不安。
也有的是倾泄对婚姻的不满,对媒人乱断终身的痛恨等等。
土家族的嫁闺女要哭的习俗也是非常的有意思的,这些女子在结婚的时候都会大哭,谁哭的声大就表示个他们自己家里的兄弟姐妹们关系好,哭的越大关系越好。
他们的婆家都经常以她们的哭嫁水平来衡量这个人的聪明程度,也就是说谁哭的比较大,谁就就比较聪明。
哭嫁民间白话歌?
天上星多月不明,爹爹为我苦费心,
爹的恩情说不尽,提起话头言难尽。
一怕我们受饥饿,二怕我们生疾病;
三怕穿戴比人丑,披星戴月费苦心。
四怕我们无文化,送进学堂把书念,
把你女儿养成人,花钱费米恩情深。
一尺五寸把女盘,只差拿来口中衔;
艰苦岁月费时日,挨冻受饿费心肠!
女儿错为菜子命,枉自父母费苦心;
我今离别父母去,内心难过泪淋淋!
为女不得孝双亲,难把父母到终身;
水里点灯灯不明,空来世间枉为人!
“两人哭泣”称为“姊妹哭”,即是由出嫁姑娘先哭唱,陪哭人在一旁劝慰哭唱,从句尾插入,两人哭唱一起一落(也有二人对哭唱的)自然地形成摹仿式多声部音乐。寨里的亲友每晚都要来陪哭,非亲非友的少女们也互相邀约,成群结队来“打坡”(土家语,即参加学哭嫁),如姐妹对哭唱:
姐:“梭罗树上十二丫,我们同根又同丫;
今朝姊妹要分离,离开绣楼好孤单!
妹:“梭罗树上十二丫,我们同父又同娘;
今朝姐妹要离开,难舍难分情难断!
姐:“梭罗树来台对台,我姐心里难宽怀;
丢你妹妹婆家去,逢年过节又才来!
妹:“梭罗树来台以台,望姐心里多宽怀,
多承姐姐把妹待,姐的教诲记心怀!
“哭团圆”又叫“陪十姊妹”,是土家族姑娘哭嫁的独特形式。新娘出嫁的头天晚上,爹娘邀请亲邻中的未婚姑娘9人,连新娘共10人在新娘的闺房围席而坐,通宵歌唱,故称陪十姊妹歌。 十姊妹围坐一桌,首先由新娘哭“十摆”,新娘哭“一 摆”,厨师在桌上摆一样菜,摆完后,其余九姊妹轮次哭,最后又由新娘哭“十收”,厨师再一样一样将酒菜收进,菜收完, 陪十姊妹活动即告结束。 哭嫁的歌词内容很多,“十摆”、“十收”有哭祖宗之德, 爹娘之恩,姐妹之谊,兄嫂之贤,故土之情等等,有时也骂媒人。陪哭多是难分难舍的缠绵之词。音律多用七宇八句的顺口溜,如“爹娘恩德比天地,哺育教养心操碎,树欲静而风不息,恩德未报就别离。远望故里盼归期,归来又能住几时?门前小河长流水,女儿眼泪长长滴。”
雷州哭嫁歌?
哭嫁:哭嫁是雷州半岛婚嫁民俗的一绝。旧时农村的女子多包办婚姻,没有自由,嫁人之后,命运难料,面对旧势力又无力摆脱,便用“哭”来诉苦和反抗,久而久之,成了婚嫁的一种习俗,世代相传。
出嫁前一天,姐妹、女伴都来“送嫁”。夜晚聚集闺房行“哭嫁”礼,传授婚育知识。哭嫁时有特定的调子,有一定的内容。腔调抑扬顿挫、委婉动人。内容主要是倾诉父母恩、姐妹情、离别愁等等,如泣如诉,别有一番情致。
过去哭嫁在雷州半岛农村很盛行,不过婚姻自由之后便少了甚至消失。与此同时,留下来的“哭嫁歌”充满格式和韵律美,逐渐发展成雷州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土家族哭嫁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土家族哭嫁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