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者国之大事全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

将孰有能?

天地孰得?

法令孰行?

兵众孰强?

士卒孰练?

赏罚孰明?

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

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文

逐句全译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说: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观察、分析、研究的。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因此,必须通过敌我双方五个方面的分析,七种情况的比较,得到详情,来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屯土山约三事全文?

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徐州失守,关羽中计被围屯土山,被张辽以“忠义”名义劝说后,提出三个条件,他只降汉帝,不降曹操;请给二个嫂子俸禄养赡,上下人等一律不许到门;只要知道刘备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

张辽回报,曹操答应,关公暂居曹营。曹操劝降关羽侯,班师回许都。他故意让关羽和甘、糜两位夫人同住一处,关羽则秉烛于门外,通宵侍立,待二位夫人十分恭敬。曹操为了笼络关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送美女金钱和赤兔马,关羽只收下赤兔马。曹操攻徐州,刘备投奔袁绍,关羽被迫归附曹操,张飞逃入山中。

袁绍派颜良出兵攻打许都,连折曹操两员大将。白马坡曹操令关羽出阵,颜良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羽手起一刀,将颜良砍于马下,河北兵将不战自乱。文丑为颜良报仇,也被关羽斩于马下。关羽被曹操表奏朝廷,封汉寿亭侯。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5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刘备在徐州被曹操打败以后,跟关羽和张飞失散了,独自投奔河北袁绍。曹操使用计策夺取了徐州的下邳,程昱献计,将关羽逼到绝处,大将张辽前往土山说降。派遣跟关羽有一面之交的张辽来劝降。

关羽提出三个先决条件:

一是只投降汉献帝,不投降曹操;

二是刘备的两位夫人要受到赡养和尊重;

三是一旦知道兄长刘备的下落,就立刻去投奔。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曹操爱才心切,就答应了关羽的全部要求,汉献帝还任命他当偏将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计谋历史故事短文阅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计谋历史故事短文阅读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兵者国之大事全文 计谋历史故事短文阅读